是日。
田间。
连续的暴雨冲垮了大堤,咆哮着摧毁了一切。
原本屋舍俨然的村庄已经变成了废墟。
百姓无不是如丧考妣,面如死灰。
各个都像是行尸走肉,脸上只有麻木,痛苦和悲恸。
雨水打在脸上,分不清哪一滴来自天上。
刘图站在众人中间,和身旁百姓一样,穿着破旧的蓑衣。
他撇开身后官员为他打的纸伞,站上高处。
雨水划过脸上的皱纹,却没有半点退缩,依旧咬牙。
上前一步道:
“父老乡亲们,我是淮南布政使刘图。”
一句传开,众人顿时纷纷侧目。
刘图的身边开始渐渐有百姓凑过来围观。
“我清楚你们当中有些人恨官府,恨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贪官,恨那些抢夺你们土地的污吏。“
“但是今天不同了......”
“朝廷的政令下来了,是当今咱们陛下亲手签发的圣旨!”
“你们可以信不过我,但是恳请你们相信陛下,相信朝廷,相信大夏能帮你们度过这次难关!”
“我刘图在此,恳求各位乡亲了!”
说罢,涕泗横流。
没人不为刘图动容。
所有人都清楚。
他是淮南布政使,是封疆大吏。
是无数人万里挑一才能坐上那个位置的大官。
更是无数百姓可能一辈子都看不见的人。
可今日,在肆虐的洪水面前,却放低了姿态,如此诚心的在雨中劝说百姓。
“刘大人,您快请回吧!我们相信您,也相信陛下!”
“对啊,刘大人,您肯定和那些贪官污吏不一样,您是清官!我们都信你!”
“以前朝廷征调我们什么都不给,今天还给钱,这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啊!”
渐渐地。
下面的声音逐渐开始喧嚣,无数人都在声援刘图。
百姓担心的无非是人财两空。
在大灾面前。
所有人都是一样脆弱。
正是因为这种脆弱,让他们不敢轻易相信。
一旦没能拿到朝廷许诺的银子。
怕是连自己的家都照顾不好,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但现在。
就连平常他们经常看见出现在田间地头的刘大人都亲自出来作保了。
那还有什么不能相信的?
很快。
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了淮南发大水,朝廷直接调拨银子作为俸禄,发放给参与救灾的人。
周围行省的不少心思活络的百姓也都闻讯赶了过来。
土地交给别人种,孩子交给老人带,能干活的壮劳力都想碰碰运气,赶来了淮南。
大家都清楚。
干这个可比种地要赚的多得多了。
每年累死累活多长时间才能赚到一口饭吃?
现在只需要来做些体力活,个把月的时间就能赚到那么多钱。
何乐而不为呢?
数日之后。
看着源源不断赶来的年轻人。
刘图心情大好。
衙门里,书案上摆满了雪花一样的感谢信。
全都是感恩戴德,夸赞朝廷政令的话。
佐官在一旁,一封一封的封存起来。
“刘大人,这些可都是您的功绩,等到这次治理结束之后,朝廷肯定要给您升官了。”
“说不准直接调任道朝中,做个尚书或者侍郎呢。”
他一边勤快的收拾,一边殷勤的奉承。
但是刘图却没有半点这个意思。
“赈灾也好,推行陛下政令也罢,全都是我的分内之事。”
“做好分内事,有什么可夸耀的?”
“咱们前几天光忙着赈灾,调度人手了,没有给朝廷送去折子。”
“如今陛下看到了这些,一定会龙颜大悦。”
他将手里翻阅的感谢信归置到一起,放到一旁递给佐官。
自己则是研究淮南水系的舆图。
经过几日的加快加急处理。
不少地方的大水已经初步控制住了。
虽然河道和堤坝还没有修建起来。
但是只要堵住了缺口,后面就可以有条不紊的慢慢来了。
“这些信件,你都收好了。“
刘图捉起毛笔,挽起袖子在纸上写着治水现状。
“百姓歌颂的不是我,而是陛下。”
“我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推行者,如此好的政令还是陛下想出来的妙招。“
想起当初登基时。
那个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实战的陛下。
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利刃。
刘图心中好像一股郁郁已久的陈年怨气终于吐出来了。
身为清官。
他不怕和刁民斗,不怕和同僚斗,更不怕和困难斗。
唯独怕的是皇帝不理解,怕的是自己在中间收夹板气。
但现在,李书瑶的一纸政令让他看见了未来的光芒。
更是看见了将来那个强盛的大夏。
“好,”刘图一气呵成,写完了一片洋洋洒洒的文章。“这封信,连同那些百姓送上来的感谢信,一并交给陛下吧。”
他有万千感慨。
最终还是化作了一纸书信。
送往了皇宫。
......
大夏皇宫。
经过半个月的忐忑。
李书瑶终于等到了淮南一带的来信。
刘图此人她是有印象的。
是当初父皇留给他的一个好官。
正因如此,她才会让户部直接把政令送到他的手上,而没有经过其他任何多余步骤。
李书瑶很清楚。
不论是换了谁,都需要朝廷派人监督。
唯独刘图不会。
如今,他也算是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
看着一封封的感谢信。
上面的绝大多数笔迹都十分粗劣,甚至像是刚刚开蒙的幼童字迹一样。
但上面浓浓的忠君之心,却让李书瑶不禁触动。
相比之下。
刘图的折子就用词讲究了许多。
他清楚的讲明了当前治水的进度,在哪里取得成效,在哪里还尚且需要时间。
一五一十的工工整整陈列出来。
无数百姓正在从四面八方赶来。
这可是朝廷的银子,一笔一笔都是有淮南布政使刘大人担保过的。
谁敢不信?
李书瑶越看越激动。
她本以为百姓接受不了。
需要一点点循序渐进。
可自己还是高估了百姓的处境。
更低估了苏逸的本事!
“看来,这笔银子还不太够。”
她提起朱笔,又向户部下了一道追加银子的圣旨。
“陛下,没想到淮南的百姓竟然这么配合朝廷。”
“放在以前,简直想都不敢想。”
上官玲珑同样震惊。
以前征调民夫都是强征,甚至说抢人也不为过。
每每到了服徭役的时候。
百姓都七躲八藏的,哪有现在积极?
李书瑶点点头,眼中异彩连连。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咱们的小苏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