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
“那当然好,苏先生不嫌我家孩子麻烦就成。”
周小瓶他爹一口答应。
敲定了书童的事。
苏逸没什么其他挂念的了,于是与他道别之后就去了地里,浇水去了。
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就到了立夏当日。
大清早,按照约定。
周小瓶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探头探脑的敲响了学堂的门。
打开门,他一下子就惊呆了。
“小苏老师可真......真俊朗啊。”
他半张着嘴,瞪着眼睛。
学堂里,赫然是苏逸穿着一身新买的长衫,丰神俊朗的模样,饶是少年郎也不得不惊叹。
“一副皮囊而已,没什么的。”苏逸淡淡一笑,又拿出一把折扇。
“你看看,这样是不是就和城东的那些个才子们差不多了?”
小瓶用力的点头,两眼放光。
“岂止是差不多,小苏老师完全能压他们一头!”
“太好看了!”
所谓才子,最重要的不是衣着打扮。
男子不似女子,衣衫上能用那么多花样,寻常的读书人就算再讲究,也无非是一身长衫,一双布鞋,再讲究点的呢,带上一块方巾。
其余再无他物。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气质。
苏逸常年在学堂里,与诗书为伴,熏陶着少年意气,自然显得气质出尘。
再加上本身眉眼颇为清秀,如今简单换身衣服,更是极为不凡。
等待的功夫。
苏逸把以前自己穿旧了的长衫拿出来,在小瓶身上比划了一下。
“小苏老师,我是书童,那书童该穿什么呀?”
“书童也穿青衫。”
比划了一下,有些大,苏逸无奈只能作罢。
不一会。
又一阵子敲门声响起。
这次是张彦卿乘着马车来了。
“苏先生,走吧?”
他看到苏逸的时候,也和周小瓶一样惊讶了一下。
“不愧是才子,真是不一般。”
“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你穿着青衫,反倒是衬的衣服上档次了。”
张彦卿是官场上的老油子,说话也好听。
苏逸笑眯眯的拱手行礼。
“在张兄面前,我这点不值一提。”
两人哈哈大笑。
马车是张彦卿租来的,特地为了赶上诗会的这天充场面。
上了马车,苏逸发觉座位旁边有个小布包。
“这是给你准备的衣服,原本以为苏先生没有合适的衣衫,现在看是我多此一举了。”
张彦卿刚说完,周小水就接话道:“大人,能不能给我穿呀?”
“我打扮打扮,也是给你和老师长脸不是?”
张彦卿被逗笑了。
“你这小机灵鬼,怪不得你家先生让你当书童,还挺有趣的。”
周小瓶笑嘻嘻的接过布包,赫然发现里面一大一小两套衣衫,原来是早就把自己的准备好了。
苏逸叹道:“今天真是有劳张兄了,衣行都是占了你的光,惭愧惭愧。”
“诶!苏先生何出此言?”张彦卿立刻制止他。
“枉你称我一声兄长,我总不能什么都不表示,照顾照顾是我该做的事,不必如此。”
张彦卿打心底里欣赏苏逸。
出身寒微,却不畏强权,敢为民请愿。
光是这份胆识就足够傲人的了。
另外,其实这里面也有张彦卿的一点点小私心。
他看出苏逸绝非池中之物,以后一旦进入大夏官场,必然会有所作为。
身居高位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三人一路攀谈,张彦卿时不时被苏逸的话所折服,又被周小瓶的话给逗笑,丝毫不觉得时间过得慢。
将近半个时辰的路程,转眼就已经到了。
马车渐停,庄园外,早已停了七八架马车。
下了马车。
周小瓶立刻被这里的幻境给惊呆了。
张彦卿也是同样啧啧称奇。
“我还是头一次到陛下的行宫,这名为聆春庄园,实则为先帝留下的行宫,所修建的规格全都是皇家标准。”
“如今一看,真是奢华。”
苏逸四处打量,也觉得修葺的颇为奢华。
聆春庄园地处山脚下,一片静谧的林中。
林旁有湖,湖被一片连绵的楼阁环绕。
湖上飞鸟鸭雁成群,起起落落成群结队。
时不时传来阵阵鸟鸣,显得更是幽深雅趣。
马车停在庄园门口,三人结伴步行一阵之后,看到了一座硕大的牌坊。
上面写着“子木祥麟”,取的便是皇室姓氏的“李”字之意。
牌匾一旁的飞檐上,还左右各坐着三座微缩的瑞兽雕像。
走过牌匾,穿过一片林子,里面的道路豁然开朗,仿佛室外桃园,仙宫雅阙一般,让人眼睛看的应接不暇。
“看到那边的三座楼了吗?”
“一会诗会就在那里面。”
三座楼阁连为一体,在三层处有木桥做链接。
好像空中花园一样。
苏逸看着楼阁结构啧啧称奇,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木工榫卯技艺之精湛。
若非是身处大夏,苏逸还真怀疑这三座楼是不是现代人的杰作。
走进楼阁。
此时已经有三三两两的才子佳人凑在一起相互攀谈了。
苏逸一进来,便收到了众人的瞩目。
“呀,那是哪家的才子,生的如此俊秀?”
“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否则培养不出这股贵气。”
“少年出英才啊,这位一看就了不得。”
“不对啊,此人为何看的有些眼熟?咱们是不是在哪见过他的画像?”
“嘶,你这么一说......他有点像城南的苏先生啊。”
周小瓶涉世未深,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大声道:“什么叫像,他就是!”
顿时周围的议论声大了不少。
纷纷朝苏逸看过来。
“真是他啊,早听闻苏先生的大名,没想到今日一见竟然这么不凡!”
“若不是他,城南上学的孩子们可得吃苦头了,他是了不起的人啊。”
“哼,什么了不起,我看不过是哗众取宠之辈罢了。”
“说什么呢你,你就是嫉妒人家。”
“你!”
一边的议论声中,有非议,也有赞扬。
总而言之,这在场的京中才子们,认识苏逸的竟是有七七八八。
大部分人都多少听过苏逸的名字,更不乏从远处温声过来的。
没过多久。
苏逸所在的地方就成了场上的焦点。
众人都有意无意的靠近了过来,都想一睹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