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蓑虫’意为‘隐身蓑’,是一种以无视对方为乐的欺凌方式。我想所谓‘举行自己的葬礼’就是被当作已死之人,即一种‘葬礼游戏’。”
“葬礼游戏……”
“所有人都无视‘蓑虫’,不过在上课或集体活动中,必要时可以搭理对方。但是,想一想‘葬礼游戏’的情况,被当作真正的死人,然后被彻底地无视,不是吗?”
感觉心里睹得难受。
“康宏说过良子是‘蓑虫、狐狗狸、火舞、唤起、香典回礼,以及所有咒语术’的权威。其中唯一没有说明的是‘唤起’。我想这恐怕是‘死者唤起术’的简称。”
“这么说,被‘葬礼’的人还能通过‘死者唤起术’复甦是吧。”
“然后,能实施唤起术的只有身为巫女的良子。这也是身为欺凌活动发起者的良子所独有的特权。胡乱推测‘香典回礼’的真正含义,我想可能是指被‘葬礼’的人失去对其物品的所有权,班里无论是谁都可以随意拿过来当成自己的东西。”
“这已经超出‘欺负’的范围了吧!”
“是的,无视人权的犯罪行为。”
“可是……也就是说……”
“是的,y也在岩壁庄,和良子他们在一起。”
“不会吧……”
“笔记中的描述都是以y为视点的。”
“……”
“这篇题为《朱雀怪》的笔记,作者本人就是凶手。”
与被朱雀怪追赶时的恐怖感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恶寒向我袭来。
“半面坂时的‘餵’,狐狗狸时的‘是……你’,也都是y说的。做出稍稍抗争的举动可能是犯罪之前的垫场戏。但是不幸被飞石击中流了鼻血,后来还遭到了西洋灯的袭击。”
“美代的自言自语也都是对y说的吗?”
“应该是吧。按照规矩必须彻底无视被‘葬礼’的人,但是美代经常打破这个规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y是唯一的一个自己人,而且比自己境遇更惨,和她搭话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自己人……吗?”
“本来嘛,良子六个人,加上自己一共七个人的行李——而且女生似乎都带了两个包以上——只有一个人的话根本拿不了。把长沙发抬上二楼也是如此,点燃木炭也是靠了y的帮忙。”
“美代去拿饮料的时候……”
“一不小心把y的那份也端过来了。虽然慌忙辩解,但还是惹恼了良子。”
“……”
“和饮料的数目一样,留意一下关于人数的表述,就能发现作者明目张胆地、或者说是因为疏忽而留下的几处破绽。”
“人数的表述?”
“最初在登半面坡时,良子胁迫美代搬行李后,有这么一段描述‘光太郎多少有些神色不安,茂树则事不关已,其余四人只是面无表情地充当看客’。读到这里,我们都会认为其余四人面无表情地看着的是良子和美代两个人。那么除去良子和美代、光太郎和茂树后,还剩下哪些人呢?自然应该是康宏、明美、直美这三个人。所以‘其余四人’的表述不合情理。”
“y把自己也数进去了……”
“然后,美代在露台烧炭时,光太郎来了,但什么也没做也不说话。关于这段的描写是这样的‘起初还抬着脸的光太郎慢慢地低下了头。煦风伴随着细微的声音,吹抚过静悄悄的露台。谁也不说话,过了不久,光太郎就这么低着头转身离去了’。如果露台里只有美代和光太郎两人,就不会说‘谁也’,而会说‘哪一边都’。”
(註:“谁也”的日语是“谁も”,“哪一边都”的日语是“どちらも”。两个人的场合下,日语通常会用“どちらも”。但是在汉语中,无论是几个人多半还是用“谁也”的。所以作为中国读者只能无视这个破绽。)
“原来如此。”虽然在写笔记时抹去了自身的痕迹,但不经意间还是暴露了。
“准备早餐的也是y……?”
“是的。”
“狐狗狸仪式的过程中,y也在场啊……。”
“良子操纵‘狐狗狸’时正是充分考虑到了y的存在。”
为了尽可能地不去接触《迷宫草子》,所以我抑制住重翻笔记的慾念。
“这么看来,莫非茂树和光太郎关心的其实是……”
“是的,不是美代而是y。本来y就是一个模样可人的女孩。至于美代,还从来没得到过男孩们的关照,所以一下子有两个男生过来表示亲近不是很奇怪么。”
“而且,茂树可能还是y的旧识……”
“是啊。”
“那为什么y连茂树也要杀害?还有美代,光太郎也是,他又不是带头欺负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