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还珠之云倾帝心 > 第368章 黄袍加身

第368章 黄袍加身

    永琰先前听闻诸多历史故事,心中满是思索。


    此刻,他神色凝重,很是郑重地顿了顿小脑袋,稚嫩的嗓音带着几分坚定,“阿玛,我知道了。”


    可不过须臾,那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又如潮水般涌了上来。


    他眨了眨黑溜溜的大眼睛,小手拽了拽乾隆的衣襟。


    他仰起小脸,满是期待地问道:“阿玛,那在历史上就没有不杀功臣的皇帝吗?”


    乾隆正端坐在那张雕花太师椅上,手轻轻搭在扶手上,微微闭目的他听闻永琰的发问。


    他眼帘轻抬,目光透过朦胧的烛火,陷入短暂的沉思。


    少顷,他微微颔首,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开口道:“倒是有那么一位,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永琰仿若听到了最令他兴奋的事儿,眼睛瞬间亮得仿若璀璨星辰,一下子来了兴致。


    他松开乾隆的衣角,双手欢快地拍了拍,雀跃道:“阿玛,那你给我讲讲他的故事呗!”


    乾隆见永琰这般模样,眼中满是宠溺。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低沉醇厚,仿若带着永琰穿越时空,回溯到那个烽火连天、英雄辈出的五代十国。


    “这赵匡胤,本是后周世宗柴荣麾下的一员猛将。


    他出身武将世家,自幼习武,练就一身非凡武艺,为人豪爽仗义,在军中威望极高。


    彼时,天下大乱,各方势力割据混战,百姓苦不堪言,渴望一位英主能平定乱世,还苍生安宁。


    后周世宗柴荣堪称一代雄主,可惜英年早逝,留下年幼的皇帝,主少国疑,朝堂内外人心惶惶。”


    乾隆微微眯起眼睛,沉浸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言语间尽是感慨。


    永琰听得入神,眼睛睁得大大的,身子不自觉地往前倾。


    小嘴巴微微张开,仿若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细节,忍不住插嘴问道:“阿玛,然后呢?”


    乾隆轻轻拍了拍永琰的肩膀,示意他稍安勿躁,接着说道:“在这乱世的风云变幻中,机遇总是悄然降临。


    一次,赵匡胤奉命率军出征,大军行至陈桥驿。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寒夜,将士们围聚在篝火旁,心中满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期许。


    他们深知,这摇摇欲坠的天下,急需一位能引领他们走向光明的领袖,而赵匡胤,就是他们心中不二的人选。


    于是,在几个亲信将领的精心谋划下,他们趁赵匡胤熟睡之际。


    将一件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刹那间,众人高呼万岁,拥立他为皇帝。


    这便是震惊后世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乾隆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模拟当年黄袍加身的场景。


    他脸上的神情,仿若自己也置身于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局之中。


    永琰小脸满是惊叹之色,惊叹之余,又追问道:“阿玛,那他当了皇帝以后呢?


    那些跟他一起的将领,他怎么对待的?”


    乾隆微微眯起眼睛,继续说道:“赵匡胤这人,倒还算仁义。


    他登基之后,望着那些跟他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的兄弟们,心中自是感慨万千。


    他深知,若想坐稳皇位,必须处理好与这些功臣的关系。


    可他并没有像有些帝王那般,举起血腥的屠刀,对功臣痛下杀手。


    相反,他想出了一个极为巧妙的法子,名为‘杯酒释兵权’。”


    永琰一脸疑惑,“阿玛,什么是‘杯酒释兵权’?听起来好神奇。”


    乾隆笑着解释,“一日,赵匡胤在宫中摆下盛宴,邀请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们前来饮酒。


    酒过三巡,赵匡胤佯装愁眉不展,长吁短叹起来。


    众将见状,纷纷询问其缘由。


    他便坦言,自己虽贵为皇帝,却日夜难安,生怕有朝一日,手下的将士们也如当年他们拥立自己一般,被旁人黄袍加身。


    这些将领们皆是聪明人,一听便明白了赵匡胤的意思。


    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交出兵权,回乡安享富贵。


    就这样,赵匡胤用一场酒宴,不动声色地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危机,既让功臣们得以善终,又稳固了自己的皇权。”


    永琰听得津津有味,小手不停地比划着,仿若自己也置身于那场充满智谋的酒宴之中。


    他不禁赞叹道:“阿玛,这赵匡胤好聪明啊!”


    乾隆微微点头,神色转而凝重:“小十五,赵匡胤此举虽保全了功臣性命,却也埋下了隐患。


    因为他自身是由臣子变成的皇帝,深知兵权的厉害。


    所以他很是忌惮这些大臣手中的兵权,很怕这些大臣会变成第二个他。


    故而,他开始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在朝堂之上,大力提拔文官,抑制武将的发展,使得文官的地位日益尊崇,武将则备受掣肘。”


    永琰面露不解,问道:“阿玛,这有什么不好吗?”


    乾隆轻轻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长此以往,弊端尽显。


    大宋的军队战斗力逐渐衰弱,士兵们缺乏实战经验,将领们难以施展拳脚。


    当外敌入侵之时,连一个能征善战的武将都难以寻觅。


    你可知,大宋曾多次遭受辽、金等国的欺辱。


    国土沦丧,百姓遭殃,这便是重文轻武国策带来的恶果。”


    永琰小脸满是惊愕,仿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小声嘟囔道:“阿玛,那你说赵匡胤做错了吗?”


    乾隆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小十五,这便是历史的教训。


    为君者,当审时度势,制定国策需权衡利弊,切不可顾此失彼。


    赵匡胤考虑的是自己,是皇权,是非对错,那要看站在那种角度来说!


    要文武互相发展,互相制衡,这才是为君之道。


    既要让文人发挥治国安邦之才智,也要让武将有保家卫国之能力,如此,江山社稷方能长治久安。”


    萧云慵懒地斜倚在软榻一角,手中捧着一本精美的画本子,眼眸低垂,朱唇轻抿,偶尔翻过一页,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她心思细腻,随着乾隆与永琰的交谈声悠悠传入耳中,她渐渐从乾隆的故事里,品出了别样味道。


    往昔,乾隆教导永琰,多是些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或是为人的基本礼仪,可今日,接二连三讲述的,竟都是帝王的故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万界仙踪之最强帝国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