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请下旨。”
“陛下请下旨。”...
现场跪下一排的大臣,伏倒一片,大声说道。
此时,一个衣着劲装的健硕男人站出来,抱拳沉声道:“陛下,皇城司前些日调查得李科与梁山泊山贼有勾连!”
“可有证据?”宋徽宗面若冷霜。
“有人证在。”男人望人群中看了一眼,说道,“宫素然。”
男人原来就是皇城司的头子,他将宫素然安排在李科身边以窃取其的秘密,现在该是她检举李科与梁山泊的叛贼有所勾结。
人群里退让出,现出一个高挑如柳,白雪一般女子——宫素然。
李科见到她,面无表情,看着高台上的宋徽宗,接着目光又转向那个健硕男人,最后再轻轻的落在李科身上。
李科心里一揪,感到十分痛苦。
而宫素然,她深知,一旦自己点头,李科的命运将彻底改写,甚至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然而,更让她感到痛苦的是,自己作为皇城司安插在李科身边的间谍,这一身份本身就是对李科信任的巨大背叛。
与李科的点点滴滴划过她的内心。
“宫素然,你说说看吧,李科是如何与梁山泊勾结的?”宋徽宗道。
宫素然低垂着头,不说话。
“宫亲事?”男人提醒道。
宫素然终于抬起头,深吸一口气,坚定地摇了摇头。
“你这是何意思?”劲装男人惊讶道。
宫素然道:“李科并没有与梁山泊之人有来往。其一直恪尽职守。”
她深知,自己的这一行动,无疑是对皇城司的公然背离,但她更明白,李科的《流民画》所揭示的真相无可辩驳,而她已无法继续目睹李科遭受这不公的待遇与无情的伤害。她甘愿承受随之而来的所有后果,无惧无畏。
那位身着劲装的男子心急如焚,猛地冲到宋徽宗面前,双膝跪地,发出沉闷的声响:“陛下,这场宫亲事定是对李科的庇护,恳请陛下洞察秋毫,还事情以真相!”
局面一时陷入僵持,众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蔡京见状,急忙从人群中窜出,高声喝道:“速将此画撤下,即刻将李科押入天牢!”
四周的士兵在得到宋徽宗轻轻的点头示意后,如同潮水般涌向李科。
而李科心中并无丝毫恐惧,反而有一股畅快之意自心底升起,直冲云霄。他此刻只想放声高歌,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激荡;他渴望再次拿起画笔,将这一刻的感悟挥洒于纸上。
那些兵士心中奇异地看着李科,将满脸带笑的李科按倒在地。
......
旨意很快便下了下来——处李科流放之行,面刺字发往西北戍边。
被关押在大牢的李科已然已经成为了一个阶下囚。
在那阴暗潮湿的天牢之中,李科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而坚韧。四周的墙壁仿佛要将他心中的光热一点点吞噬,但他并没有丝毫的颓丧,反而心中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
在狱中,他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之路。
他笔下的《流民画》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却因触动了权贵的利益而招致灾祸。但此刻,他意识到,艺术不应只是权力的附庸,应是人民心声的回响,更应该是自己人性光辉的映照。
李科意识到铁栏杆外站着个人。
是监狱狱卒,他手里拎着一个食盒,食盒里散发着香味。
“李公子,这是今日为您特地准备的饭食。”狱卒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敬意,小心翼翼地透过铁栅间狭窄的缝隙,递送了进来。
按常理,像李科这等重刑囚犯的餐食,不过是例行公事的一小碗粗粝糙米,搭配着几缕腌得发酸的菜叶,足以果腹却难言滋味。然而,李科每天的饭食,却显然超越了惯例,不同寻常的关怀。
李科轻轻摇头,言语中带着一丝忧虑:“莫要因我而让狱卒大哥你陷入困境。”
狱卒闻言,眼神坚定,语气中满是愤慨与钦佩:“李公子,您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那些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百姓。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们,哪里能体会得到民间的艰辛与苦楚?”
言罢,狱卒又从怀中掏出一套简陋至极的笔墨递给了李科,虽不及外界精良,却足以让李科在里面聊以自慰。
终于,流放的日子来临。
当李科被缓缓押解出城之际,天际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灰霾,仿佛连天空也为之黯然神伤。
城门之外,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与面容憔悴的贫民,不知何时得到了风声,不约而同地汇聚于此。
他们或静默站立,或低声交谈,但那双双目光中,无一不流露出对李科的深深敬仰与难以割舍之情,宛如寒夜中的微弱灯火,虽不明亮,却执着地闪烁着。
李科并不认识他们,只是向着他们点头示意而已。
这时,一顶装饰华丽的轿子悄然降临,轿帘轻掀,李科眼睛一愣。
步出轿子的,竟是当朝天子宋徽宗,一身便装,隐于市井而不为人知。
周遭百姓,无一人识得这位高坐龙椅的皇帝。
宋徽宗缓缓环视,目光温柔却沉重,掠过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如风中残烛般摇曳的百姓,眼底闪过一丝复杂难辨的神色,随即,那份难堪被庄重与肃穆所取代。
“李卿,”他轻声开口,“若此刻,你能幡然醒悟,明了世间疾苦,明了为君之道……”话语至此,竟似被胸中涌动的情感所阻,一时难以续言。
“朕,或可网开一面,饶你一条生路。”言罢,宋徽宗的目光更加深邃,等待着李科的回复。
身处囚车的李科,将头发上沾着的稻草摸索着取下,看着曾相处无数时日的宋徽宗。李科知道,其确实不适合做一个君王。
李科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温声道:“陛下,一路珍重。”
宋徽宗赵佶心中不由泛起一丝疑惑,这分明是自己欲对李科嘱咐之言,怎的被他抢了先?
正当他欲启唇之际,却见李科已缓缓阖上眼帘,一副不愿再多言的模样。
是的,李科和大宋朝都需一路珍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