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武英殿 > 第24章 重游故地嘘寒问暖 微访官署察廉辩吏(2)

第24章 重游故地嘘寒问暖 微访官署察廉辩吏(2)

    微臣周新参见陛下。”巡按山东、北京的御史周新跪下行礼。 午后,永乐开始按计划召见各路御史。 “是新啊,朕倒是有些日子不听你聒噪了。”众大臣知道要说考覆的事,不知谁又要触霉头,见是黑脸利嘴的周新,堂上气氛不免有些紧张。永乐却一直亲近这位敢于和权贵 抗争的御史,常亲切单呼他一个“新”字,周新干脆就把原“志新”的名字改成字,单名 一个新。


    周新行礼后站起:“臣这次巡按山东、北京,一路所见,百姓忙忙碌碌,或是垦荒或是侍弄田稼,诉讼上也没有什么积案。”听到这里,大家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个周新,任御史以来,走南闯北,到过全国许许多多州县,不知昭雪了多少冤案、 错案,黑脸下的一张利嘴不知弹劾过多少贪官,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连京师勋戚贵胄也畏他三分,因此被人称为“冷面寒铁”。甚至有人说,京师女人吓唬小儿,只 说一声:“周新来了!”哭的不哭了,玩耍的撒丫子回家。


    都御史陈瑛未能随皇上北巡,就故意把个响当当的御史安排在了皇上北巡的第一站上 奏,以示自己用人之能和属下的忠心履职。


    “有两个人的治绩当属一流。”周新接着说,“一个是汶上知县史诚祖,另一个是东阿知县贝秉彝。”永乐忽记起了方才跪迎在街上的老者说起汶上的事,兴致更浓了些,便让周新细细说来。


    史诚祖本是解州一个五十岁的老秀才,穷经二十余载而屡试不第,却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满腔的忠君爱民之情因投效无门甚是苦恼。洪武末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到南京,诣阙上书,力陈官营盐法利弊。太祖虽不赞同他的看法,但听他讲得头头是道, 又问起郡县治理,也是思路清晰,把百姓冷暖摆在前面,大为高兴,马上授他为汶上知县。


    十几年来,史诚祖不负皇命,访疾问苦,延师授业,县内百废俱兴,百姓莫不感戴。 永乐元年仲夏,山东都司督率民夫修筑前两年在战乱中毁坏的城墙,诚祖劝说道:“天大旱,又是夏收忙碌时节,百姓耕耘不暇,奈何还要困之徭役?”


    都指挥使刘忠哪把他一个小知县放在眼里。史诚祖无奈,一份奏疏上达皇上,才免了大家的差,成全了百姓的夏收。收获刚完,又一场大雨解了旱情,百姓无不欢欣,作歌道: “孰罢我役?使君之力。孰活我黍?使君之雨。使君勿去,我民父母。”


    周新一口气说完史诚祖的治绩。永乐叹道:“古之良吏也无非如此,赐玺书褒奖,幼孜,朕说个大概,你去拟来。这样写:‘守令承流宣化,所以安利元元。朕统御天下,夙 夜求贤,共图治理。往往下询民间,皆言苦吏苛急,能副朕心者实鲜。尔敦厚老成,恪共乃职;持身励志,一于廉公。平赋均徭,政清讼简,民心悦戴,境内称安。方古良吏,亦复何让。’还要写些什么,你去想。周新,再说说贝秉彝。”永乐来了兴致。


    周新清了清嗓子,继续:“这个贝秉彝,皇上应该有些印象,他是永乐二年的进士。 后来补任东阿知县。永乐四年东阿丰收,东阿县大量购粮,以备荒年,为此,他上了个‘平籴备荒议’的奏疏,皇上大喜,还要天下郡县学习东阿呢。”


    “朕记起了,个头不高,黑黑的,敦敦实实,看上去倒像个德厚之人。” “诚如陛下所言。东阿西南有个方圆几百顷的大坑塘,每年雨季所积洪水上涨时都要淹没周边百余顷良田,真成了百姓的心头大患。秉彝先后数次、历时一个多月走遍坑塘各个角落,利用农闲时节发动百姓凿了一条渠,把积水引入大清河,新得沃壤数百顷,又以低价售与无地或少地百姓,引来不少流民就业,官家得了钱钞,百姓得了田土,官民两便, 大得民心。仅几年的工夫东阿人口就增了三成,全县丰饶。”


    永乐频频点头的同时又在感慨,国家几百个州县,若有两成州县有这般治绩他也知足 了。见皇上饶有兴致,周新又说:“还有奇的,据说此人在一静僻之处辟了一处官仓,专 于存贮废旧物品,什么用途臣因陛下召见甚急,便没有去看,秉彝是个有心人,急需之时估计那些旧物会派上用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万界仙踪之最强帝国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