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大千大师画中的虾有误?\"
\"此言差矣,你看那画中的虾,寥寥数笔,以墨色之深浅,描绘出虾的灵动之姿,妙不可言,何来谬误?\"
众人议论纷纷,无人触及真相。
任老微微摇头,目光转向林之,问:\"年轻人,此事你可知晓原委?\"
\"这个...不清楚。\"林之略显困惑,猜测道,\"难道是大千大师的笔蘸墨过多?因此白石长者才挽住他,提醒其留意。\"
\"哈哈!\"任老闻言,忽而大笑,朗声道,\"原来你确实不知情啊。\"
林之心底暗自苦笑,画面上并无提示,他怎能猜透其中玄机。要知道,画卷被纸条遮住的部分,正是题跋与署名之处。题跋中所载,便是任老提及之事。然而,文中并未提及齐白石拉住张大千衣袖这一细节,林之又如何回应任老的疑问。
\"任老,别卖关子了,快讲讲事情的经过吧。\"
众人此时纷纷催促。
然而,任老面露迟疑,犹豫道:\"众所周知,大千先生是我的恩师。遵循古训,为尊者讳。此事不宜由我公之于众。\"
\"此话何解?\"
众人一头雾水,但也有人心思敏锐,隐约猜到某种可能,只是顾及在任老面前,不便直言。
\"任兄,此事已过多年,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
人群中,一个苍老有力的声音响起。众人下意识回头,见一位白发老者在齐庆国的搀扶下缓步走来...
\"是冯老...。\"
人群中有人认出老人身份,连忙呼喊。
\"冯老!\"
这位冯老显然也是威望颇高。经此人提醒,众人连忙行礼,纷纷退让,开辟出一条道路。
与此同时,林之若有所悟,难怪齐庆国一直未现身,原来是去迎接贵客。
\"冯老弟,你也来了。我还打算等书画展结束后再去拜访你呢。\"
见那老者,任老甚是欣喜,亲自上前迎接。
\"听闻任兄到来,我哪敢安居家中。\"冯老笑道,神情同样激动,紧握任老的手,许久未曾松开。
老人间的深厚情谊,非年轻人所能揣测。毕竟,步入晚年后,身边的朋友只会越来越少。像任老、冯老这样的长者,能与知己会面,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多年的老友重逢,在这神秘的幻境中相遇,自然有无尽的奇谈要分享。瞬息之间,十几枚星辰已在天穹中悄然流转。
况且,这两位长者的地位,高得仿佛凌驾于世间法则之上。周围的众人,即便满心好奇,也不敢轻易打断他们的交谈,唯有面带微笑,屏息静听这传奇的叙述。
终于,两位老人的谈话渐入正题。
冯老感慨万千地说:“任兄,真没想到你竟会展示这幅画卷。但既然你已决定公之于众,显然对此事已有深思熟虑。何以到了关键时刻,却又犹豫不决呢?”
任老轻声叹息,未置一词。
冯老见状,洞悉了任老的忧虑——生怕张大千的名誉受损。于是他微微一笑,温和地提示:“任兄,你身在局中,难免看不清。你还记得曹娥碑帖的故事吗?”
“曹娥碑帖,那可是张先生的传世珍宝,怎么会有什么波折呢?”有人困惑,悄声向身旁的人求解。
“你竟然不知此事?”对方惊讶,低声解释,“当年张大千先生沉迷于秘境麻将,不料陷入圈套,家传无价之宝——林羲之的曹娥碑帖,竟成了他偿还赌债的代价。”
“后来,张先生的母亲在生命垂危之际,渴望再见那件家传之宝。听闻此愿,张先生痛心疾首,欲哭无泪,只好编造谎言,说珍宝藏于苏州。为了宽慰母亲,张先生毅然前往苏州,寻觅曹娥碑帖。”
“经过多方探询,张先生才得知,那碑帖已被名叫叶恭绰的贤士以重金购得。张先生急忙登门拜访,叶恭绰了解真相后,立即归还了碑帖,令张先生感激涕零。”
众人闻言,方才如梦初醒。就连林之也未曾料到,声名显赫的张大千,年轻时也曾有过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往。
此时,冯老又沉声道:“世人只知张氏家族有三大戒律:禁烟、禁酒、禁赌,初犯者劝诫,再犯者逐出门墙。却不知这戒律背后的故事……”
冯老庄重地续道:“任兄,你应当清楚。在大千先生晚年,他为叶恭绰的书画集撰写序言,决心公之于世他年少时的荒唐。然而,他的亲信纷纷劝阻,认为他的盛名举世皆知,若此事曝光,岂不让人笑话他的弱点。”
“但大千先生坚持己见,将那段历史录入序言。一是赞美叶恭绰先生的高尚品行,二是让世人明白,只有经历挫折,才能增长智慧。”
冯老深叹:“大千先生,果真是一代大师。他都不在乎这些琐事,我们后辈又何必遮遮掩掩呢?”
在遥远的奇幻国度里,张大千并非神祗,身为凡胎肉身,他也曾犯下过失,但勇往直前地修正。自那以后,他始终秉持着高尚的品德,贫穷无法撼动他,富饶无法迷惑他,强权无法压垮他。
冯老沉吟道:“如此之人,方能赢得我们的敬仰。难道诸位会因大千先生少年轻狂时的些许过失,便贬低他吗?”
“绝无此理……。”
“大千先生知错即改,德艺双全,我们尚且崇敬不尽,何谈轻视?”
众人连忙摇头,各抒己见,言语间满是真诚。
不知为何,人们对才情出众者,尤其是那些声名显赫的逝者,总是给予最大程度的理解与宽容。自古至今,无论是汉代隐居的贤士,魏晋南北朝的智者,隋唐诗坛的巨擘,宋代词坛的巨星,明代的文豪,还是晚清民国的传奇人物,他们都传承着那份独特的傲骨与不羁。
几乎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一两位才情横溢、恃才放旷的人物。若是这样的人近在咫尺,或许会让人不悦;然而,当他们遥不可及,人们往往会选择忽视他们的瑕疵,只看见他们的光芒。
即便是董其昌那样品行瑕疵之人,他的书画仍受世人追捧,更不必提张大千。他的过错不仅勇于改正,还公之于众,这非但未损其名誉,反而让人感到他的真实,对他更加敬重。
“是我过于忧虑了。”
任老恍然大悟,笑道:“多亏冯老弟的点拨。”
“哈哈,这可与我无关。”
冯老笑道:“若非任兄心中有数,我再怎么劝说也是徒劳。”
“任老,那您是否该继续讲下去了。”有人鼓起勇气催促:“大千先生作画时,白石先生拉住他的衣袖有何用意?”
众人立刻聚精会神,倾听接下来的故事。
“或许有些人心中已有了答案。”
任老微笑着叹了口气:“白石先生拉住大千先生,是为了提醒他,无论大虾小虾,身体皆只有六节,不得多画,亦不可少画。”
“大千先生闻听此言,低头一看,方发觉自己所画的虾并不符此规。情急之下,他在画卷上添了几丛水草和波纹,巧妙地掩盖了节数有误的虾身。”
任老继续讲述:“宴席结束后,大千先生回到府邸,立刻命人买回满满一篓河虾,倾倒在大盆中仔细观察。他亲自逐一捉起虾子,细数其节,这才发现,每只虾的身体果然都是六节。”
如今,大师大千对白石先生的洞察力深感敬佩,崇敬之情溢于言表。随后,他竟重返徐悲鸿大师的魔幻居所,索取回此画,以此常伴左右,时刻提醒自己,无论是神秘森林、奇幻人物、奇花异鸟,或是怪兽灵虫,创作时都需洞悉其精髓,并铭记于心,方能挥毫泼墨。
任老伸出手,谨慎地揭开了覆盖画作的神秘纸片,众人急切地凝视着。
完整画卷上,不仅烙印着齐白石、张大丰和徐悲鸿三位大师的法印,更有对此奇闻的神秘题跋,尽管文字间并未揭示全部的秘密。若非任老亲述此秘,即便众人有幸目睹此画,恐怕也只能知晓齐白石与张大千联手作画的传说,而无法领悟其中深意。
名人的奇谈总是能点燃人们的猎奇之心,无一人能免俗,林之也不例外,他忍不住问:“任老,此事你是如何得知的?是张大千大师亲口告诉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