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们也许想到了,如果真的是也先要对大明出手,那就是他傻了?被压制了这么多年的脱脱不花,如果没有明朝的打压肯定会崛起,那掌权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干掉也先。
也先的地位决定了他不但不能对大明出手,甚至还要保证大明不会灭亡……】
朱元璋:他人还怪好的嘞。
【而明朝三次北伐的同时,朱祁镇还干了几件大事,其中一个就是四伐麓川。
麓川这个地方,是明朝“三宣六慰”最主要的一部分。
说起“三宣六慰”就生气,永乐大帝打造的经营的地盘被朱高炽父子基本全扔了,是不是被文人一吹捧就找不到北了?
朱高炽登基后为了‘省钱’放弃下西洋,真的是搞笑,永乐大帝哪里来的钱五征漠北,要是没有下西洋他哪来的钱?朝廷不下西洋后,靠着走私的士大夫们真是赚的盆满钵满。
为了阻止朝廷再下西洋,甚至将郑和千辛万苦绘制的海图全部烧毁。】
洪熙年间,朱高炽弥勒佛般坐在龙椅之上,自始至终表情都没变化:“众位爱卿,如何?”
这位仁慈的帝王声音与往昔并无二致,群臣却感觉通体冰凉。
【也是,新事物的出现如果没有新的得利阶级总无法长久,之前就说过下西洋一定不能是朝廷自己干,要捆绑上宗室、武勋、进步文官和民间商贾。
尤其是武勋,大海之上总会有强盗吧,西洋各国是不是有不臣?军队总要护航或者驻军吧,那对下西洋船队收点军费不过分吧。
如果海外有不臣就出兵灭之,将藩王分封海外也合理吧,总的来说别吃独食,这样朝中反对声音也少了不是。】
明初武勋和宗室:我看哪个不长眼的敢反对。
【言归正传,麓川这地方不好打,三杨坚决反对,但耐不住王振坚持,对就是那个宦官。
第一次南征,思任发进攻掠夺腾冲、南甸、孟养等地,屠杀腾冲并占领潞江。
正统四年沐国公沐晟兵败,沐晟暴亡。
正统五年杨荣去世,初掌权的英宗,下旨斥责新任沐国公沐昂,让他讨伐麓川。
麓川思任发,赶紧遣使来朝。
挺好笑不是,皇帝刚掌权就来请罪,不知道三杨都在干什么!
反正就是一贯的不要国土,只要守住中原一亩三分地就行,这‘大宋情怀’真的影响深远。】
赵匡胤:没完了是吧、是吧。
【正统六年,二征麓川,朱祁镇让定西伯蒋贵挂帅,让太监曹吉祥监军,在朝野全部反对的情况下,再次出征麓川。
这里可不仅是麓川,同时进行的还有北伐。
结果-大胜,思任发远遁,朱祁镇升蒋贵为侯爵。】
宣宗年间,刚平缓心情的朱瞻基再次郁闷,这皇爷爷留下的辅政重臣是没能力?
当然不,就不知道他们的屁股坐到那边?
杨荣和杨士奇很心塞,只有杨溥羞愧万分,涨红着脸刚要下跪就被一只大手搀扶,看着天子微微摇头,心下的羞愧更甚。
【正统七年,刚刚结束一南一北两场战事,朱祁镇开启三征麓川。
朱祁镇命定西侯蒋贵、靖远伯王骥,再次远征麓川,这一仗一直打了三年。】
杨荣和杨士奇心想:看吧,这地方有什么好打的,浪费钱粮罢了。
【这里有个事情,杨士奇等人坚决反对增兵!甚至,还出现了给远征军下绊子的行为。
正统九年,杨士奇病死。
明英宗失去掣肘,南征军这才开始发力。
正统十年明军斩首思任发,抓捕思任发全家归朝。】
朱瞻基撇了一眼有些难堪的杨荣和杨士奇,缓缓走回,背影显得有些萧瑟。
永乐年间,朱棣一言不发,但脸上的冰寒已然刺骨,群臣皆不敢言。
“杨荣,杨士奇,如何?”同样的‘如何’二字,从朱棣嘴中吐出就显得有些霸气凛然。
杨荣和杨士奇跪地:“陛下,臣有罪。”
“唉”,朱棣盯着二人良久后叹息,“起来吧,所有事都未曾发生,起来吧!”
二人重重磕了几个头,是否有懊恼就不得而知。
【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至此朱祁镇全面掌管朝政。
正统十三年,就在土木堡之变的前一年,朱祁镇四征麓川,从三月出征到十月凯旋,竟然只用短短七个月。
如果没有土木堡,朱祁镇会不会继续对南方用兵,会不会继续下西洋,再造一个‘永乐盛世’?】
【但,朱祁镇这么能干,以明朝文官的尿性,他还能活多久?】
一记炸雷响彻明初天空,洪武朱元璋和永乐朱棣瞬间目眦欲裂,他们可以容忍朝臣弄权甚至欺压皇帝,那是皇帝不争气,但行那谋害之事已经触及二人底线。
不过也没当场发作,毕竟那是他们已经作古,得思虑个好的办法杜绝此事。
【最重要的是,土木堡之变前,朱祁镇准备重开大航海,简直比杀了那群以走私谋利的士大夫集团全家还难受,他们如何能忍?
既然皇帝想抢这蛋糕,那就让皇帝去死吧。】
不仅是明朝皇帝,各朝各代皇帝都感到骇然,这明朝的文官真的勇。
【正统八年,朱祁镇让郭琰担任福建福州府同知,开始造船。
让马云巡视旧港宣慰司、满剌加外府、苏门答剌官厂、察地港抽分所及古里官厂。
正统九年,福建、江西、浙江交界处,爆发千人规模的矿工起义。
史书上将这一次叛乱美化成农民起义,然后遮遮掩掩。
实际上这伙人是盗银贼,正统初年这一片的银矿在文臣的建议下早就全部关闭,所谓矿工不过是一群盗银贼。
而且这群人不朝着江西、浙江等富庶之地打,硬着头皮打向福建。
这里猜想下,郭琰就在福州造船,而且打造了120艘,不弄福建弄哪里?】
秦朝,嬴政将茶杯重重顿在桌上,眉头深深皱起:“哼!好大的胆子,要是谁敢在我大秦作乱,那就全都埋了!”
虽然秦姑娘说这是猜想,但这时机也太巧了,让人不联想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