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巢的带领下,十万大军,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三天三夜的时间里,长安城处处都是残垣断壁、尸体横陈。
这些士兵们疯狂地烧杀抢掠,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他们冲进民宅,将里面的财物洗劫一空;他们在街上肆意屠杀。
然而,黄巢对此毫无察觉,或者说他心生恨意,根本不在乎。他坚信只要这样才能震慑住百姓,就能稳固自己的统治。他觉得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让百姓屈服于他的威严之下。但事实上,他的暴行不仅没有让百姓顺从,反而让他们对他充满了恐惧和厌恶。
中和元年(公元 881 年),黄巢率领大军二次攻打长安城,并一举攻破城池。郑畋精心选拔出来的两名将领在这场战役中壮烈牺牲,他们的死讯令人悲痛欲绝。就在不久前,这两名将领曾在龙尾坡一战中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但这次胜利似乎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第一次长安之战的失败所掩盖。唐、齐两国之间的关系再度陷入僵持状态。
周岌的府邸内灯火通明,宛如白昼。他独自一人站在庭院中央,默默地凝视着远方长安城的方向,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周岌当机立断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周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毅然转身走进书房,轻轻摊开一张精美的丝绢,然后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支毛笔。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片刻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将毛笔蘸满墨汁,开始奋笔疾书,写下一份归降黄巢的表文。笔尖在丝绢上翩翩起舞,书房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与外面宁静的夜晚形成鲜明对比。除了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的沙沙声响外,整个房间一片静谧。
夜幕笼罩着整个许昌,而周岌的府邸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明亮的光芒。府邸内灯火辉煌,宾客云集,热闹非凡。宴席间,人们举杯畅饮,谈笑风生,气氛热烈而欢快。
周岌坐在主位上,满脸红光,酒意微醺。他放下手中的酒杯,目光在满堂宾客中扫过,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神秘和期待。他微笑着,突然停下了脚步,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意。
“诸位稍安勿躁,我有一位重要客人即将到来。”周岌的声音不高,但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朵里,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
众人纷纷停止交谈,好奇地望向周岌,不知道这位重要客人究竟是谁。周岌笑而不语,只是轻轻地挥了挥手。一名侍从立刻走上前来,恭敬地俯身在周岌耳边低语几句。周岌微微点头,侍从得到指示后转身离去。
一时间,宴会厅里陷入了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疑惑和猜测。他们不禁开始想象,这位被周岌称为“重要客人”的人到底是谁?会是一位高官显贵吗?还是某个神秘的人物?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个人都屏息以待,期待着这位重要客人的出现。终于,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打破了沉默。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门口。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从远处缓缓走来。他身姿挺拔,一袭青衣随风飘动,步伐稳健而从容,宛如一位儒者。此人正是忠武军监军杨复光。
他面带淡淡的微笑,眼神清澈而明亮,似乎并未被眼前的紧张局势所影响,反而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在来此之前,周围的亲信们看到杨复光如此坚决地要去见周岌,都纷纷上前劝阻,脸上露出担忧之色:\"大人,此行危险重重,周岌以上表归降黄贼,此去恐怕不怀好意,您还是再三思而行啊!\"他们知道这次会面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但杨复光却不为所动。
杨复光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担心。他的眼神坚定而果断,透露出一种无畏的勇气。他说:“事已至此,何惧之有?我杨复光一生行事,无愧于天地,无愧于朝廷。若真有不测,也是我命中注定。你们不必多言,随我前去便是。”说完,杨复光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周岌府邸的道路。他身后的亲信们无奈地叹了口气,但仍然跟随着他。
杨复光踏入府门时,心中的忐忑与警惕如潮水般退去。他原本以为会面对一场不可预知的危险,然而眼前所见却是一片祥和。
庭院中,月光如水洒下,照亮了整个院子。周岌正独自坐在主位上,他身穿一袭白色长袍,手中拿着酒杯,微微仰头看着天空中的明月。周围两旁坐满了宾客,他们或低声交谈,或品尝酒菜,气氛融洽而温馨。桌上摆放着十几碟精致的小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此外还有一坛美酒和一壶葡萄酒,显然是精心准备的盛宴。
杨复光走进庭院时,周岌的目光也随之而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微醺,但眼神却异常清醒。见到杨复光到来,他眼中闪过一丝欣喜,连忙起身迎接。
\"杨公,快来坐下!今日月色正好,你我何不共饮几杯?\" 周岌的声音带着几分豪爽,让人不禁心生好感。
杨复光心中一松,脸上露出笑容,他大步走向周岌,拱手道: \"承蒙大人厚爱,如此良辰美景,怎可不醉不归?\"
周岌哈哈大笑,拉着杨复光一同入座。杨复光坐在周岌身旁,两人相对而坐,彼此间流露出一种亲切的氛围。
周岌亲自为杨复光斟酒,然后举起自己的酒杯,笑道: \"杨公,请!愿我们今夜能畅所欲言,共度美好时光。\"
杨复光微笑点头,端起酒杯,与周岌对饮。酒水入喉,带来一股温暖的感觉。两人一边饮酒,一边畅谈起来,话题从朝廷局势到个人经历,无所不谈。
庭院里,微风拂过,吹得树叶沙沙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