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之上,火光冲天,烈焰如同怒龙般腾跃,燃烧了三个时辰之久。火光映照下,江水仿佛被染成了血红色,波涛汹涌,似乎连天地都为之动容。
无数士兵在火海中挣扎,化作了灰烬,更多的战士,身不由己地跳入了汹涌的江水之中。他们不通水性,却也只能拼命地抱住漂浮的船板,希望能侥幸逃出生天。然而,大多数士兵终究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被无情的江水吞噬。
尚可喜与线国安,在亲卫的拼死护卫下,抢得了两条小舟,他们奋力划桨,向着岸边疾驰。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一边收拢着残存的士兵,一边寻觅着逃生的路径。
线国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大声对尚可喜说道:“平南王,此刻最紧要的是速回肇庆,以防明军趁虚而入,夺我城池!”
尚可喜望着这位广西提督,心中亦是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悲愤。他的六万大军,竟在这西江之畔,顷刻间化作了虚无,这等惨败,实在令人痛心疾首。然而,此刻并非沉溺于愤怒与悲伤之时,他们必须尽快返回肇庆,稳固后方。
眼下,他们身边仅剩百余亲卫,以及不足千人的残兵败将。这些人,又如何能够与大明的快船竞速?
尚可喜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低声对线国安道:“线提督,我有一计,或可迷惑追兵,为我们争取时间。”
线国安闻言,急切问道:“王爷有何妙计?”
尚可喜微微一笑,道:“命几名亲卫扮作我与提督的模样,向肇庆方向逃亡,吸引追兵。而我等则带领小股部队,绕过德庆,走小道前往肇庆。”
线国安听后,亦觉此计甚妙,随即点头道:“此计甚妙,王爷果然机智过人。”
于是,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挑选了几名身形与他们相似的亲卫,换上他们的衣甲,扮作他们的模样。这些亲卫乘坐小舟,向肇庆方向驶去,而尚可喜与线国安则带领着小股部队,绕过德庆,踏上通往肇庆的小道。
德庆州现在是在满清治下,因为连年征战,这里已经没有多少人。虽然清廷派了知州,也仅仅是聊胜于无。知州名为宋清源,乃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官员,他治理德庆,颇有政绩,深得百姓爱戴。
尚可喜和线国安带着亲卫来到城下,宋清源认出是平南王尚可喜,慌忙打开城门,亲自迎接。
尚可喜也不多话,直接问明驿站所在,从驿站搜罗出二十匹骏马,又从城中富户家中牵走百余匹骡马,和一众亲卫骑上骡马,悄然绕过德庆,踏上了通往肇庆的小道。
宋清源看到尚可喜如此作为,心中便知大事不妙。但他手底下只有衙役二十多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尚可喜这百多人扬长而去。
另一边,李来亨、刘体纯正在组织水军灭火,这些战船都是宝贵的财富,虽然大部分都在大火中灰飞烟灭,但也有小部分大体保存良好。
大明水师损失也不少,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战船被击沉,五千水军也只剩四千出头。
李来亨庆幸采用了朱由榔提出的火攻之计,不然他五千水军对抗数万敌军,就算能够取胜,也一定是惨胜。
而那些逃上岸的士兵,还未来得及喘口气,便被岑武手下的天威军团团包围。
他们逃到岸上,已经耗尽了力气,面对来势汹汹的天威军,只得缴械投降。
此战俘虏近五千人,烧死溺亡者不计其数,还有大量溃兵四散而逃,尚可喜和线国安的主力被尽数消灭。俘获战船十五艘,小船百余艘,粮草不计其数
岑武在俘虏口中得知尚可喜、线国安已经乘坐小船逃跑,马上报告朱由榔。
“岑将军,你如果是尚可喜,你会从江上逃跑吗?”朱由榔问道。
岑武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尚可喜这是用的李代桃僵之计。在知晓了大明蒸汽轮船的速度后,他们从江上逃跑,早晚会被大明船只赶上。
“难道他们从陆路逃脱了?”岑武疑惑问道。
“如果从陆路走,光凭两条腿走不快,他们肯定会去城中寻找马匹和干粮。”朱由榔说道,“岑将军,马上派人进攻德庆。”
岑武应诺,带着两千天威军,直扑德庆城门而去。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岑武领兵来到德庆城下,宋清源也不抵抗,开门归降。
得知尚可喜已经骑马逃脱,岑武大急,令宋清源收集城中马匹,共计二百余骑。他一边沿着尚可喜败逃的方向一路朝肇庆追赶,一边派人向朱由榔汇报。
尚可喜堪堪逃至肇庆郊外一个岔路口,忽闻身后烟尘滚滚,似有追兵迫近。他急令部下卸甲弃衣,命令将它们抛于左侧小径,随即率众沿小路急退。
线国安疑窦丛生,问道:“王爷,衣甲尽弃,岂非明示追兵我等所向?”
尚可喜胸有成竹,笑着回答:“兵法云,隐真示假。然本王反其道而行之,此乃兵不厌诈也。追兵见衣甲于小径,必疑我等使诈,转而追大路。殊不知我等已从小径遁去。”
线国安恍然大悟,赞尚可喜用兵如神,遂依计行事,众人匆匆弃甲,沿小路而去。
不多时,岑武率追兵至岔路口。他勒马环视,见小径衣甲狼藉,笑道:“此等伎俩,岂能瞒我?”遂命全军沿大路追赶。
百户岳凌云却有异议:“将军,兵不厌诈,尚可喜诡计多端,岂会轻易让人看穿?依末将之见,他必走小路。”
岑武自负地摆摆手:“尚逆新败,已成惊弓之鸟,岂有心思缜密?传令,全军沿大路追赶。”
岳凌云无奈领命,率众将士沿大路追去。追出数十里,将至肇庆城下,尚可喜踪迹全无。
岳凌云勒马停住,对岑武道:“将军,尚逆怕走的不是这条路。”
岑武此时也知上当,但是回头从小路追击,只怕尚可喜早已远遁,追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