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明途霸业 > 第119章 暗潮涌动

第119章 暗潮涌动

    以往,大军出征必然要征调数量众多的民夫运送粮草,故而粮草耗费巨大。李定国前两次攻广东,都是因为粮草不济才最终功亏一篑。


    现在,有了蒸汽之力,大军的粮草得以随着战船滚滚前行,无需再征调民夫同行,节省了大量粮草,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这次出征的士兵虽然不多,但每一个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锐。在攻下广西全境后,李定国吸取了上两次的教训,将军队中的老弱全部安排到桂林、柳州等地屯田,仅留下一半精锐之师,确保他们粮饷充足。


    他李定国是从底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对士兵的苦难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不会随意压榨他们,而是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因此他们的军队战力远比大明原有的边军和卫所军队要强。


    信念虽然是士气重要的部分,但物质也是影响士气的关键因素。这也是为何大明数十万的边军打不过满清不足十万的旗兵的主要原因。而李定国,正是凭借对士兵的关怀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成就了两蹶名王的战绩。


    这次出征,李定国信心满满。他站在蒸汽轮船的甲板上,望着那一条条蜿蜒前行的船队,胸中涌现出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


    然而,他麾下的两万士卒,多是大西军的旧部,他们大多来自西北的广袤内陆,对于这江面上的波涛汹涌,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忐忑。船队刚刚启航,便有士兵因晕船而呕吐,船舱内回荡着不适的呻吟。


    朱由榔见状,眉头微蹙,他深知这些士兵的不适,于是下令降低航速,让士兵们有时间适应这江上的颠簸。他知道,只有让士兵们适应了这江水的律动,他们才能在接下来的征途中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幸运的是,朱由榔及麾下的天威军在从都匀到梧州的旅途中,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船上的生活。虽然如此,原定的计划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原本预计三日到达肇庆的航程,不得不延后两日。


    另一边,线国安和尚可喜,率领着六万铁甲雄师,沿着西江逆流而上,直指梧州。他们心怀壮志,誓要在岁末之际,给梧州城以致命一击。正值枯水季节,江水轻缓,行舟未受波涛之扰,预计五日之后,便能抵达梧州城下。


    他们的战舰,乃是昔日大明水师之遗物,船舷上装备着威力巨大的火炮。然而,尚可喜的部下多是北方子弟,不谙水性,故而他们以铁链将船只相连,以稳船身,减少波涛带来的摇晃。


    当时,《三国演义》尚未广为流传,知晓赤壁之战的更是寥寥无几,尤其在军中,更是鲜有人知。


    即便有一两个人提出了异议,他们的声音也会淹没在这西江的风浪中。就算真的存在火烧的风险,这鬼天气里,除了他们,又有谁愿意冒险出航?故而,他们一路大大咧咧就往梧州进发。


    两支军队相向而行,如同两条巨龙,沿着这条古老的河道,缓缓推进。一边是蒸汽腾腾,承载着希望与荣耀的蒸汽长龙;一边是铁甲森森,背负着野心与复仇的铁血长龙。二者将在这条古老的河道上,展开一场惨烈的厮杀。


    湖广之地,虽然明军击退了满清的中路大军,但战火之后,双方陷入了漫长的对峙。洪承畴,这位历经沙场的老将,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暂时无力打破这僵局,于是他依势而为,制订了“安襄樊而奠中州,固全楚以巩江南”的战略防御方针。


    他一面开垦屯田,恢复生产,以守为战;一面招降纳叛,分化瓦解明朝内部,静待时机成熟,再转守为攻。


    这一策略,与他当年在松锦大战时所用的步步为营、且战且守之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明朝为了防御清军的进攻,构筑了关宁锦防线,并一度在初期取得胜利,但内部腐败、指挥失误及将官畏死等因素,导致了最终的惨败。特别是在崇祯十五年,清军攻陷了松山、锦州、杏山三城,明军粮饷断绝,洪承畴等将领突围未果,最终洪承畴被俘降清。清军在皇太极的指挥下,展现了高超的军事策略,通过围城打援战术,不仅消灭了明军主力,更摧毁了明朝多年的防线。


    这一次,他将这策略用在大明身上,是否能扭转乾坤呢?


    从满清伐明的三路大军来看,吴三桂尽失四川、线国安尽失广西,唯有他洪承畴不但抵御住了明军的攻势,也未失去湖广之地,只是回到伐明之前的均势罢了。


    在朱由榔的指示下,白文选、冯双礼不时派出小股精锐骚扰满清衡阳、长沙等地,使得洪承畴如坐针毡,不得不分散兵力,四处设防,再无暇他顾。


    与此同时,海上的郑成功与张煌言也响应朱由榔的号召,他们率领着水师在福建、浙江、江苏的沿海地区不停袭扰,让满清朝廷焦头烂额。特别是张煌言,他的舰队屡次逼近南京,让清廷胆战心惊,更不敢轻言调动满蒙汉八旗的精锐之师去支援前线。


    清廷深处,因为洪承畴在前线久战无功,朝中早已议论纷纷。


    户部侍郎王弘祚,一纸奏章,率先发难,他言辞犀利,直指洪承畴养寇自重,征兵转饷,致使民生困顿,军费激增,他高声疾呼,要求朝廷罢黜洪承畴,以平民愤。


    广西提督线国安,八百里加急,上表弹劾,他言辞激烈,指责洪承畴过于保守,战术僵化,坐以待毙,必致兵疲马困,财政空虚,他力主由平西王吴三桂接替洪承畴之职,以振军威。


    洪承畴身处风口浪尖,一时焦头烂额,他不得不终日忙于上疏辩解,力图洗清自己的冤屈,却也因此无暇顾及军务。


    面对朝堂诸臣如同雪花般的弹劾奏章,洪承畴感到极度疲惫,心力憔瘁,最终决定不再进行辩解。


    他向顺治皇帝上疏,坦言自己在军事上之无能为力,面对困境无计可施,未得复一寸土地。又言年事已高,身体多疾,目力亦日渐昏暗,故此请求皇帝允其辞免官职,还京静养。


    顺治帝左右为难,满朝大臣中,只有吴三桂在威望和能力上可与洪承畴相较,但吴三桂毕竟年富力强,难保其不会生出二心。


    他可以背叛大明,也可以背叛大清。两广总督李成栋的事件还历历在目,但眼下,已无更加合适之人选。


    顺治帝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同意了洪承畴所请,决定此后不再设置五省经略之职,同时撤回原五省经略行辕各级属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万界仙踪之最强帝国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