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霍去病战神记 > 第202章 皇权与家国,汉武帝的策立与训诫

第202章 皇权与家国,汉武帝的策立与训诫

    北境的边防责任重大,刘彻为了强调告诫的严肃性,不惜笔墨,又提笔补充了几句,专门说明这些年对匈奴战争的艰辛。


    “荤粥氏虐老善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


    於戏!朕命将率,狠征厥罪,万夫长千夫长,三十有二君皆来,降旗奔师,荤粥徙域,北州以缓。”


    然而,当他写到这里时,他忽然停下了笔。


    他发现,刚刚写下的这两句话,竟然与过去的两份诏书颇为相似!


    前一句来自十年前卫青收复河套之后的表彰诏书,而后一句则来自四年前霍去病河西受降之后的表彰诏书。


    这让刘彻不由得在心里叹了一口长气,个中滋味也真是一言难尽。


    多年来,他一直期盼着刘氏皇家能出一个卫霍一流的人物,先是寄希望于太子。


    后来也曾寄希望于这个能骑善射的三儿子,每每总是盼望着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一点卫霍那样的影子,最好能像霍去病,即便不能,像卫青也可以啊!


    然而,这一切期盼终究还是落空了。


    叹过这口气之后,刘彻提笔开始了第三封诏书,这封诏书是策立皇四子刘同为广陵王:“封于南土,世为汉藩辅。”


    在细细思索着这个儿子表现出来的问题后,刘彻写下了这样的训诫:“悉尔心,战战兢兢,乃惠乃顺,毋侗好佚,毋迩宵人,维法维则。”


    这番话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告诫这个儿子,你要小心收敛!你要与人为善!你要遵法守纪!不可耽于逸乐!不可亲近小人!


    无论是作为一个父亲的家训,还是作为一个帝王的诏书,写到这个程度也算得上是仁至义尽了。


    然而,刘彻还觉得意思不够,毕竟刘同是年龄最小、问题最大的一个儿子。


    因此他想了想,又在后面加了一句《尚书》里的话,“臣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后羞。”


    这句话是引经据典,但语气也确实很重。


    在这三篇册立诏书中,对刘同的训诫是最擅长的,也是最严厉的。


    刘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刘同明白自己的期望和忧虑,更希望他能够真正理解并遵守这些训诫,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


    在三道诏书的墨迹未干之时,汉武帝刘彻依旧沉浸在深邃的思考之中。


    他恍然大悟,这一系列事件,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变化莫测。


    回首往昔,两年前的朝堂景象似乎与今日无异:嫡长子稳居东宫,其余三子分封为王。


    若非身处其中,外人绝难窥见这两年间所经历的微妙而剧烈的风云变幻。


    然而,这股波折终究是真实发生过,它不仅牵动了朝堂,更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


    刘彻细致地回顾着,梳理着自己的思绪。


    “朕对诸子的了解,原本模糊不清。


    如今,经此一役,朕终于看清了他们各自的品性,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轻叹一声,仿佛在自嘲中带着一丝欣慰。


    “对于太子而言,这场风波激发了他的奋发向上之心,这亦是一桩幸事。


    皇后必定经历了无数的忧虑与恐慌,但只要太子能够从此振作,对她而言无疑是莫大的慰藉。”


    刘彻的眼中闪过一抹柔和的光芒,似乎看到了太子未来的辉煌。


    “至于其他三子,他们本应为王,如今也已各归其位,既无所得亦无所失。


    只是,朕前几年对老三和老四的管教过于疏忽,如今看来他们已有些积习难改,朕对此深感悔恨!”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责,仿佛在反思自己的不足。


    “对于那些图谋不轨的势力,他们的阴谋已然破灭。


    李和的罪行已经暴露,他的下场也是罪有应得。


    唯一的牺牲品,或许便是被利用的李峰。


    他的死,成为了这段波折的转折点。


    若非他的牺牲,真相或许还不会如此迅速地大白于天下。”


    刘彻的眼中闪过一丝悲悯,仿佛在为李峰的命运哀叹。


    想到李和与李峰这对叔侄,刘彻再次陷入了沉思。


    陇西李氏家族的亲朋故旧众多,为了太子的长远考虑,应当让太子与他们缓和关系,避免结下深仇大恨。


    此事宜由皇后出面,但刘彻需先为皇后指明方向。


    刘彻反复思量,最终,他不可避免地想到了霍去病。


    “是他亲手结束了李峰的生命,既揭开了真相的面纱,却也与朕玩弄了权谋!


    唉,他的账是最难以清算的,简直不知该如何是好。


    更令人无奈的是,他为了不愿娶公主,竟然与朕对峙至今!”刘彻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仿佛在感叹霍去病的倔强。


    时至今日,刘彻已经明白,拖延无益。


    “他愿意娶谁,就随他去吧!”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释然,仿佛在放下了心中的重负。


    在某个瞬间,刘彻的心中早已明白,他的太子并不需要再被质疑忠诚。


    他那宽厚的性情,早已在朝堂之上显露无疑。太子的地位已然稳固,与他心心相印,无需再分辩他到底更忠于谁。


    在沉思了许久之后,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步履轻盈地走向椒房殿。


    卫皇后,这位忙碌于王夫人丧事的皇后,未曾料到圣驾会在此时降临,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疑惑,只得静静地等待他的开口。


    刘彻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沉重:“去年故去的郎中令李峰,留下了一儿一女,如今也应有六七岁了。


    去病之所以当初那般行事,都是为了据儿……”


    话音未落,皇后已跪倒在地。


    刘彻凝视着她,温和地说:“你起来吧,朕并非要责怪任何人。


    只是,为了据儿的未来,这两个孩子必须被妥善对待,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皇后急忙起身,语气坚定:“臣妾明白,定会好好照顾故郎中令的遗孤。”


    “不,你并未真正明白。”


    刘彻的目光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你好好对待他们固然重要,但太子好好对待他们才更为关键!


    明日你便托人传话,告诉他们,待这两个孩子稍长,便让他们跟随太子。”


    皇后一时怔住,刘彻继续说道:“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这句话你懂吗?”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这位表面上尊崇儒家的帝王,此刻也不得不引用道家经典。


    卫皇后沉思良久,字面之意她自然明白,但真正的深意却需要更多的领悟。


    刘彻继续解释:“如何才能没有余怨?你要给人家希望!你要在自己的船上给人家留个位置!你明白了吗?”


    皇后终于恍然大悟:“陛下这是真心为据儿着想,臣妾明白了。”


    刘彻点头,语气坚定:“据儿性子宽仁,这两个孩子跟随他,朕放心。


    李峰之子可以成为据儿的侍从,李峰之女,待她稍长,可以成为据儿的侧妃。”


    皇后忙道:“是。臣妾定会教导据儿好生相待他们二人。”


    刘彻道,此事由你出面最为合适。


    你好好准备,待关系弥合得差不多了,朕便将去病召回长安。


    时已孟夏,明年春季即将再次用兵,岂能让他一直留在朔方?


    这段对话不仅展现了刘彻的深思熟虑,也体现了他对太子的深切关怀。


    每一步棋,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对未来的考量和对家族的期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万界仙踪之最强帝国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