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畔,新土堆积成山,构筑起了巍峨壮观的柏梁台。
这座由汉武帝刘彻巧妙设计的建筑,以开凿昆明池的余土精心堆筑而成,与未央宫的西墙相邻。
此台高耸入云,东依未央宫的雄伟壮丽,西望昆明池的碧波荡漾,不仅是观景的绝佳之地,更将成为未来水军操练的观兵要塞。
今日,柏梁台虽尚未完成全部的建筑,但刘彻已然兴致勃勃,带领群臣一同登临。
沿着石阶而上,清新的风迎面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刘彻站在山顶,目光远眺,满怀豪情地说道:“待朕击败匈奴,完成一统大业,此台将见证我大汉的辉煌!”
众臣听后,纷纷称赞。
然而,太子刘据却在此刻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沉稳地走到刘彻身旁,恭敬地陈述。
“父皇,战争确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但过度使用武力,穷兵黩武,恐会损耗国家元气。请父皇三思。”
刘彻听后,目光深邃地看着刘据,心中不禁对他的深思熟虑感到赞赏。
他并未发怒,而是微笑着回应:“据儿,你的提醒很重要。
朕会慎重考虑。
今日我们登高望远,不仅是为了欣赏美景,更是为了思考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确保大汉的长治久安。”
在柏梁台的高处,君臣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智慧与深思。
刘据的直言不讳,赢得了刘彻及众臣的尊重和认可,也为大汉的未来注入了更多的思考与期待。
在宫廷的静谧氛围中,皇帝并未对太子严词批评,只是以难以捕捉的失望口吻,轻声吐露八个字:\"子不似父,该如何是好?\"
这简洁而含蓄的话语,像晨露一样清透,但蕴含沉重的内涵,让在场的敏感之人都感受到了那难以言说的失落。
如果皇帝直接斥责太子,那可能只是一时的情绪宣泄。
然而,他这种近乎沉默的失望态度,似乎预示着更深远的顾虑。
人们不禁在心中揣测:这难道暗示着皇位继承将有所变动?
霍去病心中警铃大作。
他很清楚,尽管刘据不是最出色的皇子,但他作为嫡长子,拥有无可争议的地位。
刘据可能不是最璀璨的那颗星,但他的沉稳和仁爱正是皇位继承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在所有皇子之中,刘据无疑是最合适的继承人,无论是从血统、年龄,还是品德上考量。
然而,如果皇帝不能公正地评判自己的儿子,太子的前途将面临无数变数。
朝廷中的权力争斗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争斗往往受主观因素影响,容易为居心不良者所利用。
霍去病想起了去年在椒房殿所发生的事情,当时就有人暗中扶持三皇子和四皇子,他们的野心显而易见。
而他和舅父因筹备漠北之战,无暇顾及宫廷中的这些暗潮汹涌。
现在,事态的发展似乎已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在权力的较量中,太子的温和性格可能显得太过柔弱。
霍去病明白,他必须提高警惕,以防止那些阴谋家暗中得逞。
倘若被夸大成毫无出息,圣上对于储君的信心必定会有所动摇,子不如父?
只怕这种想法圣上早就存在了,只不过今日在众人面前说了出来而已。
此刻在柏梁台上,所有人都在细细品味着天子刚才的这句话,不晓得这究竟算不算是一种表态。
刘彻扫视着众人,心里很清楚臣工们在思索什么,他刚才的那番话绝非随意说出。
如果大家理解得不够明晰,他可以再表达得更为清楚一些。
恰好此时面对水面迎着风,他也多少萌生了一些奇特的念头,于是忽然说道。
“正值此美好良辰与胜景,我们君臣来联句,创作一首七言诗如何?”
众人听到这话,都有些反应不过来,七言联句?这可真是前所未闻。
在中国秦汉以前的诗歌,大多是以典雅的四言为主,五言七言的句式并非没有,但整首诗则极为少见。
到了如今,虽说有了一些纯粹五言的诗歌,但大多属于民间歌谣(即汉乐府),文人学者很少作诗。
作七言诗的更是绝无仅有,而君臣联句创作七言诗,更是前所未闻的一种玩法了。
不过刘彻向来就是个不受拘束之人,他要做什么事,才不会在意有没有人做过呢!越是没人做过的事,他越是要去做。
于是,在众臣工的目光注视之下,他缓缓起身踱步,过了片刻之后慢悠悠地吟道:
“日月星辰和四时”。
这句话气势恢宏、派头十足,一望便知帝王气象,众人听完自然都是纷纷鼓掌称赞。
霍去病在心里想这句诗不就是出自《柏梁诗》吗。
刘彻吟完,目光看向梁王,梁王不敢有丝毫怠慢,稍作思考,恭恭敬敬地开口接道:
“验驾驷马从梁来”。
这七个字也是中规中矩,尽显来朝觐见天子的诸侯王本色,刘彻听后,自然是客气地夸赞了几句。
天子先开头,接着是诸侯王,按照身份顺序再往下,便该是三公这一级别了。
在场的群臣中,位列三公这一级的共有四个人,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大司马骑将军霍去病,丞相李和,御史大夫张糖。
原本霍去病并未多想,他觉得下一个轮到的肯定是舅父,舅父吟完之后,接着应该有一个文臣的代表,那便是丞相李和。
丞相之后应该是自己,自己之后就该是御史大夫张糖了。
所以当他看到陛下用目光示意由自己来接下一句时,真的是大感意外,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开口。
方才还在低声议论着的群臣们,在这一瞬突然就安静了下来,每个人心中的那份诧异毫无二致,只是都无法将其表露出来而已。
眨眼间,柏梁台上变得鸦雀无声,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张力在君臣之间悄然蔓延开来。
“大司马骠骑将军,”刘彻发声了,其语气在轻松之中夹带着威严,“你该不会是词穷了吧?
朕可是看过你修改的祭天文告,文采那是相当不错的呀!”
霍去病知晓自己已避无可避,只能狠下心来,稍稍对当下的局面加以思索,而后开口道出一句:“郡国士马羽林材”。
刘彻听后微微一笑,“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给解释解释吧。”
霍去病的这句诗看似简易,实则背后蕴含着颇为重要的政治与军事意义。
郡国,指的便是那时的地方行政区域,郡直接受朝廷统辖(类似于省),国则是诸侯王的封邑。
在汉初之时曾有过国比郡大的情形,这也是最终引发“七国之乱”的根源之一。
就比如今日梁王的祖父刘武,其封地在巅峰时期曾有四十多座城池。
其出入的排场能够与天子相媲美,真可谓是盛气凌人一时,先帝对他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