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霍去病战神记 > 第90章 融合与教化,霍去病的匈奴政策

第90章 融合与教化,霍去病的匈奴政策

    刘彻点头道:“朕也有此担忧。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霍去病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臣认为,我们可以在接济的同时,加强对匈奴人的管理和教化。


    让他们逐渐融入我大汉的文化之中,这样既能减少冲突,又能为朝廷培养一批忠诚的臣民。”


    刘彻听后默然许久,最后缓缓说道:“你的想法很有远见。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务必办好。”


    霍去病躬身领命,“臣定不辱使命!”说完转身离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霍去病亲自挑选了一批精通匈奴语言和文化的官员和士人前往五属国进行教化工作。


    他们不仅向匈奴人传授农耕、纺织等技艺还教授他们汉字、礼仪等汉家文化,并设立学堂让他们接受系统的教育,逐渐引导匈奴人融入汉朝社会。


    同时霍去病还加强了对匈奴人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行为。


    确保他们在大汉境内能够安分守己、遵纪守法,并与当地汉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生产、建设家园,为大汉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在霍去病的努力下,五属国的匈奴人逐渐融入了汉朝社会,成为了大汉的一份子。


    他们与汉人一起共同创造了一个繁荣富强的新时代,这段历史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在商议完之后,数位臣子纷纷离场。当霍去病走下台阶时,被张骞截住了。


    “霍将军,您是打算回府还是返回兵营呢?”张骞好奇地问道。


    “回兵营。”霍去病言简意赅地回答。


    张骞闻言大喜,“那真是太好了!


    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道您能否答应。我非常希望能到您的兵营中,去深入观摩学习一下。”


    霍去病稍微愣了一下,但很快就爽快地答应了张骞的请求。


    张骞一直以来都是个热衷于探索的人,但他最近感觉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


    先是西南的探路行动失败,既然无法成功探路,那么他就想着能在战场上建立军功,这毕竟是他年轻时就怀揣的梦想。


    他曾经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漠南,战后便被封为博望侯,当时他并未觉得这个过程有多么艰难。


    然而,今年他独自率领一万军队出塞作战,没有了卫青的庇护,他才真正体会到了带兵打仗的艰辛。


    张骞的这种感受,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卫青的重要性。


    卫青作为声名远扬的大将军,他的存在并不张扬,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整个军队。


    当他统兵出征时,他让每个将领都感到自己在独立地完成任务,而实际上,是他在背后默默地协调着整个军队的运作。


    因此,建华的“儒皮道骨”之说确实很有见地。


    大多数人只能看到卫青温和谦逊的外表,却难以窥见他深邃如水的内心世界。


    这种特质在某种程度上既体现了儒家的谦逊之美,又蕴含了道家的深邃之智。


    说到底,华夏的兵家文化始终与道统紧密相连,卫青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奇怪。


    如果他的内心没有相应的修为和境界,那他也就不可能展现出作为一代华夏名将应有的风采了。


    在右北平的那场战役中,张骞不仅未能立下战功,反而因为过失而丢失了爵位,这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感到意兴阑珊。


    好在皇帝并未剥夺他的话语权,依然重视他的意见和建议。


    刘彻是个赏罚分明的君主,他既能根据功劳封赏侯爵,也会因过失而褫夺爵位。


    同时,他也能就事论事地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贡献,并不会因为某次过失就全盘否定一个人。


    张骞也并非一个固执己见、停滞不前的人,他坦诚地承认了自己带兵失败的教训。


    并积极寻找失败的原因而不是借口推卸责任。


    这也是他为什么想去霍去病的军营中深入观摩学习的原因所在。


    张骞于骠骑军营中夜宿一宵,细观诸般训练,终悟霍将军制胜之道。


    次日,登临高台,俯瞰下方训练有素之虎狼师,感慨万端,乃对霍去病言:“此番领兵出塞,方知领兵之差,真乃天壤之别也!”


    霍去病静听其言,虽未发一语,然心中亦有所感。


    “张骞虽非将才,尚知来探吾取胜之秘,而那些真正为将之人,却无一人来此观摩……”


    张骞思及京中权贵对霍去病之议论,愤然曰:“为何古来总是有人前驱驰骋,有人后议短长?那些于长安城中妄议之辈,真应令其来此一观!”


    霍去病知其为自己抱不平,却淡然道:“圣贤有言,兵者非君子之器。彼等既以君子自居,来此何益?”


    张骞犹自不平,“吾素知你殚精竭虑研战术,苦心孤诣练精兵。


    然今日亲眼所见,仍感震撼。


    虽与长安仅隔数十里,但你此处之景象,绝非长安城中可想象!彼处根本无人知晓你所付出之努力……”


    霍去病冷然道:“长安城中想不到之事甚多,彼等知与不知,又有何妨?


    吾有暇操心彼等议论,不如多思战场如何减少流血!”


    见其冷傲之态,张骞不禁为其着急,乃道:“汝亦不可太过轻视彼等议论,舆论之影响非止一时!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理汝岂不知?史笔如刀之喻汝曾闻否?”


    霍去病反问道:“史笔如刀?试问其能如何书我?


    总不能将胜仗书为败绩吧?


    至多含糊其辞,不言胜之详情罢了!大将军固然处处谨慎小心,然彼等又岂知其如何取胜乎?”


    霍去病言辞犀利,直戳要害,张骞无奈叹息:“长安城中那些自诩君子之辈,问及战事,除了胜负之外,他们仅记得谁受何赏、谁封何侯。


    能详尽道出地名与数字者,已属难能可贵!”


    霍去病嗤之以鼻,接口道:“他们漠视战争胜负之缘由,却先究你我是否同路。


    非同路人,则永远看不顺眼。


    即便你胜出,也仅归咎于你运气好。


    昔日他们不也如此议论舅父吗?现今如此说我,我一点也不意外。”


    张骞欲再劝,却被霍去病打断:“罢了,这些高洁君子,他们有他们的仁义道德,我无权指责,但也不愿多费唇舌。


    大家各行其志,多言无益。”


    张骞叹息,他深知霍去病自幼受排挤,但他以一个长者的视角,觉得这些都算不得什么大事。


    想当年,韩信尚受胯下之辱,大丈夫能屈能伸,为长远计,该妥协时则妥协,能周旋时便周旋。


    他本想劝霍去病勿要太过年轻气盛,然而,眼前此人非比寻常,他冷峻强悍,傲骨铮铮,连敷衍之意都无,令人无从劝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万界仙踪之最强帝国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