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樘被辛安置在了后宫,现在他已经完全不管这些繁文缛节了,比起在余下的生命里能陪陪自己最亲的人,礼数这些都可以放下。
大臣们得知这件事情颇多微词,几次上书辛都完全没有理会。
黄樘为九夷舍身而取义这种行为让他钦佩,在他的眼中比这些只会嚼舌根的人不知道好多少。
婉儿也知道了这件事情,特地命下人把黄樘安排到了月灵住宿附近,让父女两可以多聚一聚。
黄樘准备舍身的事情在朝堂上没掀起大波澜来,有些人只是觉得黄樘有几分骨气,有的人则完全不关心。
九夷那边则掀起轩然大波,赤涧得到了黄樘的书信,他想要亲自赶来王都劝阻他回心转意。
两人是年少就相识,算是当时九夷的天骄,相互切磋武道,相互成长。
赤涧年长些,武道也更胜几分,两人长大成亲之后还想让自己的后裔也结合,可惜月灵对赤螟只有兄妹之情,这门儿女亲事也就没有成。
黄夷这边得到黄樘的传信,在族中族老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做选下一任族长的准备了。
月灵这几天一直闷闷不乐地,想要变着法子讨好黄樘,父女两人是见一天而少一天了。
---------------------------------
到天祭的时间还有一两月,有些路途遥远的已经出发赶往王都,而西岐这边姬昌也是提早赶到了王都。
姬昌与辛两人分开还没多少时间,就又聚到了一起。
“你不是要处理西岐的事务吗?怎么有空来王都?”
“这次回去一看,西岐的事情被考儿安排地井井有条,我突然发现没有我,西岐也能运转地很好。”
姬昌的话里有几分显摆,姬考确实是个人才,他的才能他日绝对不会比姬昌差几分。
“既然闲下来了,就在王都多呆些日子,最近我可是烦的很?”
“大王可是为了黄夷族长的事情?”
辛点了点头,这事情已经传得天下皆知了,毕竟很少有贵族愿意舍身为天祭,甚至一些已经几近寿元者也大都优先选择安度晚年。
“舍身而取义,好好好!”
姬昌连说三个好,他与辛一样,对黄樘也是敬佩。
“天下惜命惜身者多如牛毛,而舍身取义者少,所以大义难得!”
“是啊,那日从月灵口中听到黄樘的话,确实一直让我感受颇深。”
“什么话?”姬昌有些好奇,不知道这位国丈说了什么。
辛把当日月灵复述黄樘话说了一遍,姬昌听完也是大受震撼。
“我对他的话总有些感悟,却好似抓不住一般。”
“大王,还记得那日伏羲天尊告诉我们轩辕黄帝的故事吗?”
辛一时没有转过弯来,不知道姬昌讲起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
“记得,不知道两者有什么关系?”
“轩辕黄帝建立的现行体制,是以下层牺牲保证上层运转,因为这是一套自上而下的体制,只要上层不崩塌,整体社会运转就不会出问题。而黄樘确实反其道而行之,他觉得应该上层做牺牲,保证下层稳固。大王,如果稳固的下层可否自行推生出稳固的上层呢?”
姬昌的话如雨中惊雷,一下子点醒了辛。
他一直只从个人的大仁大义角度去看这件事情,却从来没从整个人族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可惜不知道对与错与否,不知道会成就怎么一番景象?”
“大王,我觉得太难,人皆有私欲,连天尊都不能避免,凡人又有几人能有黄樘族长这番觉悟?”
是啊,各扫门前雪都算是好的了,更别提有些损人利己者。
天祭马上就要开始了。
月灵这几天明显消瘦下去了,本是开开心心的人,现在整天都是愁容满面。
现在连两小家伙都看出气氛不对,婉儿体谅月灵现在连武道功课也由她来担着,这两个家伙也不敢造次了。
赤涧赶来朝歌,找黄樘谈了一晚上,结果反而是赤涧被黄樘所说服,之后赤涧只能保证会带领九夷走向繁荣昌盛。
他没有留在朝歌,他见不得最好的朋友去死,却不知道怎么阻止他。
而其他各方势力,各路诸侯都带着人来到了王都,被安置到了军营之中。
王都的军营常年有众多的空缺,可以容纳诸侯来王都时所带的士卒以及随从,天祭之时也可以用来安置天祭的人。
天祭的人大多都会选择老者,年过五十以上,可这样的人在大商都已经算是长寿,更别提是四方异族了。
所以还有很多的残缺之人以及各地的罪人,如果还有不够则会选择一些次年长者作为补充。
人多而力量大,这是天下的共识,年轻力壮者与小孩永远是一个民族壮大的根本。
有的时候辛也在想,天祭与蛮神祭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是汇聚崇拜之意,一个是汇聚怨恨之意,只是献祭的方法不同罢了。
天祭是通过对献祭者进行催眠洗脑,而蛮神祭则是直接暴力执行。
辛也问过伏羲天尊,这世间真的有轮回吗?
参与天祭者真的像所说的那样,会轮回成为大富大贵之人吗?
伏羲天尊却说他也不知道,他从未见过轮回之人,也许是轮回之时被洗去了前世的记忆,也许根本没有轮回。
或许天祭只是一场欺骗?
辛甩了甩脑袋,想要把杂乱的思绪甩出去,可越是这样却越会去想。
幸好这个时候,侍从告知姬昌来了。
如果说有一个人能为辛分担这些忧虑,那只能是姬昌。
辛把自己所想的告诉姬昌,姬昌想了许久。
“大王,这就是人族现有的体制缺陷吧!它总是在牺牲一些人,它总是在选择多数人,它永远是大部分人的意志体现。可没有人希望被牺牲,他们永远希望自己是那多数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欺骗。”
“你也认为天祭是欺骗?”辛虽然猜到了答案,可这答案却更加让人难过。
“是的,我一直都认为天祭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为什么这么说?”
“伏羲告诉我们,天祭是为了增加天尊的力量,更好地承担人族气运,守护人族。这说法我相信,我也认为这是真的,可我们都忽略了一点!”
姬昌的话引起了辛的注意,一直忽略的是什么。
“天祭的量!也就是说,人族气运增加的数量是否与天尊需要增加的力量相持平或者相近!天尊很可能通过天祭中饱私囊,他们所需要的量甚至可能远远低于天祭所产生的量。”
姬昌点出的这一点让辛恍然大悟,一直没有注意到这点。
“姬昌,你的意思是...如果天祭的量与天尊所需的量相近或者相持平,那么这才是最好的。如果....不会吧!”
“大王,人皆有私心!”
是啊!人皆有私心,天尊就没有私心了吗?
财富权力唾手可得,唯有力量永恒!
力量成为了天尊唯一追求的东西。
辛突然想到,伏羲天尊根本不需要天祭的力量,难道他不知道其他天尊的私心吗?
或许是知道的!或许是装作不知道吧!
姬昌的话让辛对一直极为敬重的伏羲天尊都产生了怀疑。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像是一根针扎在了心中,取不出却时时刻刻以刺痛提醒着你。
姬昌没有继续说话,他也知道自己的话引起了辛对伏羲的怀疑,就像他一直对天尊宫诸位天尊都保持着警惕。
经历过父亲因为诸侯的逼迫天祭而亡,姬昌除了对辛以外,对天下其他人都保持着警惕之心。
其他人只是觉得姬昌做事情谨慎,其实他从来未曾把自己与他们当成自己人。
那些逼迫死自己父亲的人,甚至那些与他们同处高位的人,自己从来不曾与他们成为同路人。
只有辛,他怀着对天下苍生的大爱,让姬昌动容!
在姬昌看来,连他自己都做不到如辛这般一切以天下为先,大公而无私。
作为诸侯,他有的时候还会有自己的一点小心思,这也是他敬佩辛的地方。
辛的所做所行,皆是以天下大局为思量,从未考虑过个人得失。
----------------------------------------------
过了几天,天祭就到了。
所有人都被聚集到了一起,在军士们的护送下前往天祭的地方。
在新看来这些军士与其说是护送,还不如说是监督。
还是那个大坑,辛以前不知道这里叫什么,后来才知道叫天祭祭坛。
虽然外表只是一个大坑,可其实地下刻画着众多法阵。
这些法阵有诸多效果,能通过天地之力的运转,把这里汇聚的意传递到气运汇聚之地,天尊之所在。
而现在天祭即将开始,此时大坑之中已经密密麻麻站满了人,人数比平常天祭多了一倍。
所有人沐浴净身之后穿上了洁白的衣服,这是大商特有的纱衣,是用蚕丝织成的,为了表达对天尊的尊敬,必须让他们都穿上上好的衣服。
许多人期待着看着天空,他们怀着今世天祭为天尊奉献,来世得天尊庇佑获得美满生活的期望。
小时候,辛看过天祭的场景,最后时刻他们痛苦的哀嚎在耳旁依然时常能响起。
现在他们还能保持着清醒,等到天火焚身之时,一个个只能疼的满地打滚。
黄樘被安排在最中间,他的身份毕竟不一般,中间竖立起一个台子,是的他能端坐在台子之上。
月灵本想要来,可黄樘不允许她过来,她这几天哭的眼泪都流干了,嗓子都已经沙哑了,如果见到他自己的父亲活活被烧死,对她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黄樘在天祭前找了辛。
“当年霓裳被我活活烧死,现在我也步入她的后尘了,真的是因果报应啊!当年霓裳时的时候的遗言是希望你好好照顾月灵,而今天我已无其他后顾之忧,唯有月灵是我放心不下的。我的遗言与霓裳也是一样的,希望你好好照顾月灵,这是我作为一个父亲的请求!”
“放心,只要我在一天,月灵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还有九夷,我以后也会多多照拂!”辛诚恳地回答道。
黄樘听到这话,也放下心来,毅然决然走向了祭坛中央。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测算的吉时已经到来。
祭坛外几名王族供奉往几个石柱上注入神力,整个祭坛的法阵迅速运转起来,地上冒出一团团地火焰。
这就是天火,这种火焰有净化之能,刚开始只是如同温水一般,可到了后面比普通火焰不知道强了多少,所有参与天祭的人都会被焚烧至灰飞烟灭。
刚开始底下的人还没有任何的感觉,他们依旧怀揣着对来世的希望静静等待着,金色的意缓缓向上飞升,汇聚着传递到远方。
这就是天尊所需的崇拜之意吗!
如果下面的人知道自己成为了天尊力量的薪柴,不知道又有几人能安静地下来呢?
可随着火势渐渐变大,温度升高,已经有些人已经受不了了,他们不断哀嚎,不断打滚想要扑灭身上的火焰,却无能为力。
场面已经混乱起来了,人们凭借对生的渴望想要逃出祭坛,可法阵有困人之效,除非天阶高级强者不可破,他们只是徒劳无功罢了。
所有人乱作一团,唯有黄樘一动不动,他实力最强,处在法阵中心承受的火焰威力也更大。
奇怪的是,黄樘身上除了发出浓郁的金色以外,还可以看到其中夹杂着翠绿的颜色,像是初生的青草,又像是枯木上新发的嫩芽。
那翠绿色并未飞向空中,而是飘往了东方。
虽然不知道这翠绿色代表什么,这应该是黄樘对东夷满满地眷恋与馈赠,还有对九夷的期望与希望。
天祭不断进行,金色也越来越少,偶尔发出的血红色与黑色的杂质也被天火焚烧干净。
黄樘就如同老僧入定一般,一动不动的,直至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