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生听了之后微笑着说:“从您的话语中感受到,您应该是经常出入高层政务,想必职务颇高吧。”
刘怀山淡然一笑,回答道:“不过是小小的部门主管而已,咱们今日以茶论道,不提官场之事。”
陈长生闻言微笑回应:“前辈先前提到的一点很深刻,佛教或许无法彻底解决社会动荡,但反而是乱世更能促进宗教的繁荣,只有在即将面临困苦之时,人们才会寻求解脱之道,而在安宁时期,反而难以发展壮阔。”
“见解独到。”刘怀山点点头,然后继续说:“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大城市来说,不论是动荡还是平稳,都不需要依赖宗教,清心寡欲、无欲无求并不能拯救世人。”
陈长生反问:“那道教呢?”
刘怀山略作思考后,摇头道:“道教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虽然某些方面确实与社会治理有所契合,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似乎并非最佳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对外竞争压力巨大,内外问题交织,但不管是政府高层还是各部门,似乎都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了外部竞争,忽视了内部的整治与调整,导致现在局面十分复杂。”
“我这一路走来,见识了不少社会痛点,如果要谈混乱,我想现在的状况还称不上严重吧。”
“混乱!”刘怀山不由得摇头感叹,“现在的困境并不在于普通民众的生活,而在于官场之间,各级官员各自勾心斗角,贪腐、收受贿赂现象屡禁不止……”
“对于这类贪官污吏,依我看应当严惩不贷,然而朝廷主政者秉持仁慈之心,一次次给予宽恕,以致于如今许多官员道德败坏至极,只知追求金钱与权力,不顾国家大义,如此之人怎可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听到刘怀山激昂的话语,陈长生深以为然,他的语气也随之加重。
察觉到自己言辞过于激烈,刘怀山收敛了一些,随后说:“待到时局走到那一步,他们会后悔的。”
陈长生品了一口手中的茶水,对于当前官场上腐败的问题,他并未直接评论。
陈长生接着询问:“当前国家处于变革的关键时刻,您认为有何良策可以挽救这个城市?”
刘怀山瞥了一眼眼前的年轻人,评价道:“小陈,看得出你平时对时事颇为关心啊。”
“常来这茶馆听听大家闲聊讨论。”陈长生笑了笑,而后提出观点:“在我看来,当前的局面,恐怕需要一位铁腕型领导者才能扭转乾坤。”
听到这句话,刘怀山心中一动,显然眼前这位年轻人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在当今乱局之下,确实不再需要一位仁慈的领导者!
“小陈,你我所想,竟然惊人地一致。”刘怀山轻轻笑了声,继而分析道:“目前形势来看,成功逆袭的概率几乎不到一成。首先,政府内部意见不合,关键时刻还在内耗;其次,综合国力相对较弱;再者,最高领导人过于仁慈,适合太平盛世的领导方式,在乱世面前往往显得无力。”
陈长生紧接着问:“那一成的胜算究竟来自何处呢?”
“来自‘忠诚’与‘正义’这两个字。”刘怀山答道:“正如你说的,首先要安抚民心,整顿吏治,执政者要有决心,敢于流血牺牲,清除腐败分子,这样才能消除民怨。至于正义,更多地取决于民间的力量,尤其是那些具有家国情怀的武林人士……”
陈长生听完后点头表示认同:“这样说来,的确有一成胜算。”
“但这两点都很困难。”刘怀山叹了口气,他深知自己的建议即使再合理,也无法得到高层采纳。
他曾多次上书反映问题,结果都是石沉大海,逐渐失去信心。
喝干杯中的茶水,刘怀山回过神来,抬头看了看时间,发现已经不早了,于是起身准备离开茶馆。
陈长生并未挽留,向刘怀山告了个别后,便离开了茶馆。两人约好次日再来此相聚。
他们在茶馆门口告别。
琴音站在陈长生身边,刚才那一段对话让她多少领悟了一些其中的道理。
琴音问道:“先生,您真的认为还有一成胜算吗?”
陈长生坦率地说:“实际上可能连半成都没有,但我们不能放弃希望,至少仍然存在一丝胜算。”
琴音咬了咬嘴唇,似乎有许多话想说。
“舍不得?”陈长生问她。
琴音摇摇头,说道:“我已经不再是人间的人了,纵有不舍也无济于事了。”
她的确痛恨那些曾经欺凌过她的人,但如果真要在国家存亡与个人仇恨之间做出抉择,她还是不愿看到这个城市被战争摧毁。
陈长生不由得摇头叹息:“如果朝堂上的官员都能像刚才那位老兄一样,那么这个城市的复兴指日可待,他才是真正忠于国家和君王的贤臣。”
琴音停顿了一下,低声重复着:“忠于国家和君王……”
她从未真正体验过这种家国情怀,此刻提起这个词,内心深处似乎有种模糊的理解。她想起刚才那位衣衫破旧的老者形象,仿佛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
……
琴音如今已无处可去,便跟随陈长生左右。
陈长生回到了常府。
常山在府中等待陈长生,见到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