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那个关于风雨先生的传奇故事,唯一留下的只有一句话——“钟某走了。”
前往上京还需要渡过一条江,然后再行走四百多里的路程,虽然不算特别遥远,如果赶路的话或许十天内就能到达上京。
钟正元满腹疑问,“为什么我们不直接过去呢?”
陈长生回答道:“人间纷繁,路就在脚下,既然已经来到这里,何必要错过这一路的风景呢?”
钟正元觉得陈长生说得有点道理,不过他也认为陈长生可能是在瞎扯淡。不过反正也没什么事,多走走也无妨。
江面宽广,江水中波涛汹涌。他们在江边找到了一位船夫摆渡过江。
船夫正准备启航过江时,忽然外面传来声响,于是便向外张望。片刻后,船夫撩起船帘,说道:“二位先生,有个小伙子急着过江,不知能否搭个顺风船?”
陈长生对此并无异议,反问钟正元:“你觉得如何?”
“不碍事。”钟正元回答。
不久后,一个穿着普通衣服的男子上了船,并走进船舱。看到这两位气度非凡的先生,他不由得一愣。
这两位一看就知道不是等闲之辈。名叫季兴生的年轻人恢复镇定后,拱手致意:“多谢两位先生。”
陈长生提议:“船身摇晃,咱们还是先坐下来说话吧。”
季兴生应声坐下,再次打量眼前的两位先生。一位年长,一位年轻,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气质出众,衣着整洁。
季兴生开口道:“听先生们的口音,似乎并非本地人士。”
陈长生点点头,回答:“我来自安宁县。”
“安宁县?”季兴生思索片刻,接着反应过来:“莫非是在南域之地?”
“你知道这个地方?”陈长生反问。
“我从事的工作与地图有关,所以对此有所了解。”季兴生解释道。
钟正元听了这话,接话道:“南域的地图都被纳入统计之中,看来你的官职还不小啊。”
“先生言之有理。”季兴生回应:“我现在官居从五品,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监理而已。”
“像你这样年纪就有从五品官职的并不多见。”钟正元评价道。
确实不易,要知道晋升官级是非常困难的,有的人一辈子为官,甚至都无法晋升至从六品。
季兴生回答:“不过是运气好吧。”
陈长生打量了一下季兴生,问:“监理应该是在兵部任职吧,怎么跑来这里了?”
季兴生解释:“前几年这里的水路出现塌方,地图上一些地方发生了变化,此次前来一是勘探情况,二是回乡探望父母,现在就是要回去交差。”
“原来是这么回事。”陈长生表示理解地点点头。
季兴生心中疑惑重重,开始暗自揣测这二位的身份。平时,当他提及自己是位居从五品的官员时,大多数人都会表现出惊讶和敬重,但这两位似乎并不在意他的官职。
他脑海中回顾了一下京城中的大小官员,却始终没能想起有这两位面孔,但他深信这两人绝对来头不小。
“不知二位先生要去何处?”季兴生询问。
陈长生回答:“应该与你同路。”
“上京吗……”
季兴生心中有了猜测,他认为那位看似年老的先生以前在朝廷中必定担任过重要职务,且地位不会低。
回去之后,他打算找个机会打听一下。
陈长生又问:“我听说边境战事形势严峻,不知朝廷有何动静?”
季兴生立刻回应:“边境的确处境艰难,不过朝廷内部……”
他瞥了一眼旁边的钟正元,思考了一下后说道:“武将虽勇猛,却缺少策略规划;文臣虽有计策,但多数不堪大用,只会空谈兵法罢了。”
钟正元看了他一眼,未置一词。
季兴生注意到了这道眼神,更加确信这位老者一定是回京城担任要职的重要人物。
陈长生听他这样说,追问:“那么应当是有可用之才吧?”
季兴生仿佛是在对他进行考验一般,回答:“目前看来,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
第166章
陈长生来了兴趣,提议:“不妨说来听听。”
季兴生微微一笑,说:“我讲的都是个人观点,如果有误,还请先生不要见怪。”
“我认为目前在京县担任县令的刘怀张应该算一个,虽然他的官位仅仅是县令,但他行事果断犀利,策略眼光也非常独到,他不怕皇帝的威严,敢于直言不讳,朝廷上下恐怕只有他有这样的胆识。”
“翰林院的范师也是一个,虽然他不像刘县令那样刚正不阿,但是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推行的新政更是直击各个要害部门……”
“但是要说最厉害的,那就应该是刚刚上任的大理寺少卿,年纪轻轻才二十多岁,就已经坐上了少卿的位置,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并且从未出现过失误,在官场上更是游刃有余,辩论群臣从不吃亏,甚至连皇上都非常赏识他。”
“二十多岁的大理寺少卿?”陈长生问,“竟然这么厉害?”
季兴生回答说:“何止厉害呢!要知道这个人刚入京城不过才四年,一开始只是翰林院的一个学生,后来接连破解了几起重大案件,紧接着就被调进了大理寺。”
他突然有些感慨地说:“提起那个时候,在翰林院我和常山兄还是同窗好友呢,转眼间他就成了大理寺少卿。”
陈长生忽然停下来问:“你刚才提到谁?”
季兴生马上意识到自己漏掉了重要信息,赶忙补充道:“差点忘了说,常山兄就是现在的大理寺少卿。”
陈长生追问:“这位大理寺少卿是从衍县来的吗?”
“先生是不是认识常山兄啊?”
“有过几次见面,不过不算熟悉。”
陈长生其实也没想到,常山能在短短几年内攀升至如此高位,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钟正元听陈长生这么说,便问道:“看来应该是陈先生的老朋友吧。”
陈长生回答说:“曾在道观中见过几面。”
钟正元点点头,随后就没再多说什么。
季兴生听着两位先生交谈,一时之间有点不明所以。
他觉得这位老先生似乎对旁边的那位先生颇有敬意,按道理应该反过来说才对呀。
钟正元耐不住好奇心,开始推算这位大理寺少卿的经历。
“原来他是道士出身……”
钟正元看向身边的陈长生,他隐约感觉到陈长生早已在幕后筹划这一切,这位大理寺少卿绝非偶然。
钟正元把手收回来,评价道:“陈先生这一招棋走得真高明。”
陈长生看着他,疑惑地问道:“我什么时候下棋了?”
钟正元只是笑笑,没有给出答案。
陈长生微微挑眉,觉得自己可能被钟正元误解了些什么。
渡过江后,他们看见季兴生的随行护卫已经在江边等候,这些人怎么说也是五品官员,身边多少也有一些人手跟着。
季兴生提议道:“两位先生不妨与我一起回京,路上有个相互照顾。”
陈长生摆了摆头,回答说:“我们俩就不去了,路上还有一些事情要办。”
季兴生觉得有些遗憾,但也明白不宜过多挽留,以免让两位先生觉得他话多。
“那我们就只能等到两位先生抵达京城后再相见了。”
“也许会有机会见面吧。”
季兴生骑上马,向众人告辞后,便在众多护卫的陪同下踏上返回京城的大道。
钟正元看着那驰骋而去的马背身影,评价道:“这个人绝对是个可塑之才。”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陈长生问。
钟正元回答说:“我看他仕途亨通,这次回去后估计很快就能晋升到正五品。另外,他的官职显然和他的官阶不太相符,可能是背后有人暗中保护他。”
陈长生淡然一笑,说:“大景国的命运尤其多舛,对于他们来说,做官或许并不困难,但是一直做下去才是真正的挑战。”
钟正元表示赞同:“陈先生所言极是。”
陈长生点点头。
“走吧。”
两人继续前行。
这四百多里的路程,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多费些体力罢了。
渡过江后又走了大约几里路,来到了一处市集。两人原本打算进入市集找个地方坐下喝茶休息。
没想到走到坊门口时,陈长生忽然皱起了眉头。
他问:“这里是何处边界?”
“平中县东邻坊。”
钟正元回答了一句,接着说:“先生也察觉到了吧?”
陈长生点点头,说:“去看看吧?”
“正是此意。”钟正元点头同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