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兴土木吧!太皇太后!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兴土木吧!太皇太后!

    隔日,三月辛亥(初六)。


    赵煦在吃了早膳后,到了庆寿宫中,陪着两宫批阅起奏疏来。


    近来,没有什么大事。


    也就是熙河路那边,一直在密集报告着党项人、吐蕃人,似有暗中勾连之意。


    温巴溪、温溪心这样的吐蕃大首领,更是不断预警着,吐蕃人可能和党项人联手入寇的事情。


    就像赵煦现在手中拿着的这份奏疏,就是赵卨上报的又一个预警消息:吐蕃邈川大首领温巴溪言——岷州青宜结鬼章,暗与缅药家交通,欲图汉家边上,愿汉家阿舅边上早做提防。


    朝野对这样的预警,老实说现在都已经有些不放在心上了。


    这既是因为,现在的朝臣们,普遍自我感觉良好。


    觉得,如今宋辽关系密切。


    大宋、大辽亲如兄弟,那西贼吐蕃不过跳梁小丑。


    哪里有胆子入寇?


    所以,有些大臣觉得,这大抵是熙河路的将官和温巴溪、温溪心等吐蕃豪酋之间的表演。


    就是在故意制造事端,甚至有意挑起边畔。


    区区伎俩,安能骗我?


    坚决不能上当!


    同时,也是因为吐蕃的阿里骨,党项的梁乙逋,近来都开始对大宋释放善意。


    特别是梁乙逋主政下的党项,最近半个月,通过环庆路、鄜延路的榷市贸易通道,向大宋方面送还了在永乐城之战所俘虏的大宋军民一千多人。


    还送回了,战死在永乐城里的宋军大将高永能的甲具、遗物。


    阿里骨则一直在通过边境,和大宋方面商讨,册封他为武威郡王,承认他是董毡合法继承人的事情。


    谈判也已经接近尾声,若无意外,两国很快就会达成协议。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野大臣谁会相信,党项人和吐蕃人在暗中谋划对大宋入寇?


    不可能的好吧!


    温巴溪、温溪心,这两人打什么主意我们还能不知道?


    危言耸听,故意破坏和平!


    居心叵测,欲图挑动战争,让大宋为他们的一己私利火中取栗!


    这点小伎俩,哪里能诓骗到我们?


    便是主战派的知枢密院事李清臣,也持有这样的意见。


    当然了,朝廷上的大臣,都是些老油条。


    即使他们不相信,西贼和吐蕃人在暗中勾结,意图对大宋不利。


    但,本着不背锅的原则。


    还是上书建议,沿边各地加强戒备和侦查,同时命令各寨整备防御。


    尤其是熙州方面,要求加强守备。


    两宫当然是从善如流,下诏照准依指挥从事。


    但他们也就只做了这些,其他事情,是真的没有准备。


    这也不能怪他们。


    朝堂庙算就是这样的,不可能事事都算到——这样的事情,哪怕在现代都做不到!


    只能是尽可能的选择一个最可能的正确选择。


    好在,赵煦现在也渐渐掌权了,可以做一些,他能做的事情了。


    于是,就在上个月的闰二月丙辰(二十八)。


    赵煦插手了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事任命——左侍禁、知洪德寨折可适,升任西头供奉官,权发遣镇戎军。


    并命折可适入京陛见。


    至此,在赵煦的上上辈子,曾经开发出对党项4.0战术,先后打的梁乙逋、小梁太后欲哭无泪的最佳搭档——章楶、折可适,提前了五六年完成了合体。


    这可是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几乎将党项人打到亡国边缘的组合。


    与此同时,赵煦还借口去年大旱,恐沿边军州军民粮草无济,给权陕西转运使范纯粹下诏,授范纯粹全权支应边寨军粮。


    于是拨给范纯粹茶引、盐引数十万贯,以便陕西转运司方面,可以吸引商贾,运粮支中。


    这样就从人事、物质两个方面做好了准备。


    足兵足粮,应该就可以应付接下来的战事。


    很快今天的奏疏,两宫就批阅的差不多了。


    她们也有时间,来和赵煦说话了。


    “官家,今日不在福宁殿练字,怎有空来庆寿宫了?”太皇太后笑着问道。


    最近这些时日,赵煦慢慢的很少来庆寿宫,陪两宫批阅奏疏了。


    一是因为,大事向太后会和他说,也会和他商量,来了也只是陪着说话。


    二是因为,赵煦的事情也多了起来。


    开封府的事情、宋辽交子的事务、专一制造军器局里的一些事情。


    他都要处置,也都得和人商议。


    赵煦笑了起来:“怎么,太母不喜欢孙臣来庆寿宫?”


    “怎么会?”太皇太后说道:“官家就应该多来庆寿宫。”


    赵煦收敛笑容,说道:“却是瞒不过太母的慧眼。”


    “孙臣今日,是特地来庆寿宫的。”


    “哦?”太皇太后问道:“官家有事?”


    赵煦颔首,严肃的看向太皇太后,也看着在这个时候抬起头来的向太后,说道:“太母、母后,孙臣尝闻,祖宗以来历代故事,都要给母后、太母兴建宫阙!”


    “孙臣即位也有一年了,为何朝野无人提及此事?难道是髃臣们忘了这个规矩?”


    太皇太后一听,顿时笑了起来,道:“官家,左相、右相,去年开始就一直在提此事。”


    “只是老身和太后都觉得,此事无关紧要,且官家还在谅闇之中,宫中不宜大兴土木,故此婉拒了髃臣们的好意。”


    这就是这位太皇太后人性上的弱点了。


    她太在乎朝野物议,也太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


    可是,若两宫都不修宫殿,赵煦怎么办呢?


    赵煦可是想着,将来扩建后苑,甚至干脆把后苑建成一个类似圆明园一样的皇家休假园林。


    赵煦说道:“祖宗以来,故事皆是如此,还请太母、母后不要再推辞了!”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对视了一眼。


    然后,向太后就摸着赵煦的头,说道:“六哥的好意,母后和太母心领了。”


    “可这兴建宫室,必将靡费国帑,此皆是民脂民膏,母后和太母都不忍心啊!”


    这就是儒家有利的一面了。


    只要还要脸的统治者,都会被儒家的道德观所钳制,不敢明目张胆的奢靡浪费。


    因为,在儒家价值观眼中,大兴土木,广修宫室是直接可以昏聩甚至亡国挂钩的。


    在大宋,杜牧的阿房宫赋深入人心!


    尤其是经历了真庙大修玉清昭应宫,结果玉清昭应宫被老天爷一个雷给烧了以后。


    阿房宫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汴京城的四岁孩子,说不定都能会背那一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于是,就已经没有什么人,敢大修宫室。


    仁庙不敢,英庙不敢,赵煦的父皇不敢,赵煦的上上辈子同样不敢。


    直到赵佶上台!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显然,无论是太皇太后,还是向太后都要脸,都不敢让人去背阿房宫赋。


    赵煦微笑着,说道:“母后,太母,臣正是为了天下人的福祉,才来劝说母后、太母,同意髃臣之请的!”


    “若是强征民夫,不恤民力,为一己之私欲而大兴土木,自然是劳民伤财,祸国殃民。”


    “可若是雇民间工匠,以市价甚至高于市价的价钱,请人修建宫室,谁还会不乐意?”


    “百姓自然会乐意于此,天下人也不会有意见。”


    两宫听着,明显动心了。


    因为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只要皇帝不白嫖,愿意花钱请人修建宫室。


    那么,就不会有人有什么意见。


    赵煦趁机趁热打铁,继续道:“母后、太母,仔细想一想,这汴京城中治安之所以一直不好,常有鸡鸣狗盗,甚至是伤天害理之事。”


    “原因不就是,汴京城中有大量游手好闲的无赖游民吗?”


    “他们为什么游手好闲呢?是因为他们懒吗?”


    “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吧!”


    “孙臣觉得,关键还是在于,他们没有生计所致!”


    “若他们能有生计,每天都可以赚到养家糊口的钱,他们还会去做那些鸡鸣狗盗、伤天害理的事情吗?”


    “孙臣觉得不会!”


    这是大宋社会遇到的最大问题!


    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


    人口爆炸,大量人口无事可做,只能流连市井。


    失业人口不断上升,让治安问题恶化。


    这也是王安石要搞保甲法的原因——不把这些游手好闲的家伙组织起来,看管起来,他们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但,这反而加重了治安问题。


    因为,保甲法推行后,这些家伙学到了杀人的本领,也学会使用兵器。


    一时他们虽然是安稳了,可一旦出了什么事情。


    他们随时都能落草为寇。


    于是,本来想要改善治安的保甲法,在一些地方反倒成为了祸乱的源头——过去这些蟊贼,几个衙役就能逮捕,现在人家学会了骑马射箭,甚至配合作战。


    几个人就可以闹得方圆数十里,鸡犬不宁。


    在现代留过学的赵煦明白,归根结底,这其实就是就业问题。


    农村的土地不够,迫使大量人口进入城市讨生活。


    偏偏城市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这么多人。


    他们就只能去当地痞无赖,去作奸犯科。


    这个时候,唯一的解法,就是给他们工作。


    让他们有一个养家糊口的机会。


    就业,是任何时代,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药方。


    可惜,如今这个时代的大宋,根本没有这个概念。


    赵煦只能一步步来,慢慢引导。


    两宫听着,就都认真了起来。


    “官家的主意确实是好!”太皇太后明显动心了。


    若是不扰百姓,还能给她修一个养老、游玩的宫殿。


    那何乐而不为?


    就是……


    “钱从何来?”太皇太后问道。


    现在先帝的封桩库,可都是有条贯的。


    一万贯以上,就需要都堂宰相签押才可以支取。


    至于户部的钱帛?


    看着是很多,可每年光是沿边各路的军费开支,就是两三千万贯。


    户部尚书曾布,天天在那里叫苦。


    想要户部拿钱?想都不要想!


    于是,在她老人家的理解中,这恐怕就剩下加税这一项了。


    但,在大宋加税的话,加给谁?


    那些苦哈哈的老百姓吗?


    还是那些腰缠万贯的豪商巨贾?


    谁都不好动啊!


    赵煦笑了笑,道:“太母放心,孙臣已经想好了,绝不会损百姓分毫,更不会动封桩库和户部的钱帛。”


    “甚至说不定,还能泽被百姓呢!”


    “嗯?”


    赵煦微笑着,道:“太母、母后,臣近来不是一直在开封府和群臣商议街之事吗?”


    两宫点点头,太皇太后更是赞道:“此事,朝臣们都说,官家率领群臣,治理开封,疏通街道,利国利民!”


    现在,汴京城大部分的违建官署都已经在拆除或者准备拆除。


    邸店等产业,也在赵煦的压力下,慢慢的有了计划。


    汴京交通在进入三月份后,肉眼可见的改观了。


    毕竟,敢在主干道上侵街的,不是官府就是权贵。


    而赵煦解决了这两者后,汴京交通拥堵问题,自然大大改善。


    尤其,内城环道和外城环道,如今交通较过去便利了数倍。


    已经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拥堵了。


    这就是政绩!


    所有人都能看见,没有人可以无视。


    因为赵煦主导、并做成了这个事情,这让他在朝野威望继续攀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站队、表忠。


    这很正常。


    皇帝只要没有被人架空,被权臣把持了权力。


    那么,就算他再小,只要他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大臣们自然会拥戴、聚集。


    这是傻子都知道做的选择题。


    赵煦笑了笑,道:“太母缪赞孙臣了。”


    “不过,孙臣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了一个想法。”


    “想着太母、母后,没有自己的宫殿,孙臣就想着,利用这个想法,将两者结合起来。”


    “一则,解决一些汴京的问题。”


    “二则,筹措钱财,为太母、母后修建太皇太后宫、皇太后宫!”赵煦说道这里,神色就变得严肃、认真起来:“臣听说,当年章献明肃垂帘,有自己的宫殿,慈圣光献也有自己的宫殿。”


    “太母、母后,保佑拥护于孙臣,尽心竭力,岂能没有自己的宫殿?”


    前些天因为感冒的原因,搞乱了作息,生物钟一乱,作者君的睡眠就变得很痛苦了,每天晚上都要三点半以后才睡得着。


    今天尝试,将作息调整过来。


    若是明天能早起的话,就可以恢复每天三更了。


    请大家为作者君加油!


    失眠很痛苦啊!


    晚上睡不着,白天打瞌睡。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万界仙踪之最强帝国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