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二十六章 难道他是天生的帝王?

第五百二十六章 难道他是天生的帝王?

    韩绛也好,吕公著也罢,都是老于庶政的老臣。


    对蚕盐的蜕变史和其在地方上的具体情形,只会比赵煦更清楚。


    所以,两位宰相在对视了一眼,持芴而拜:“陛下,蚕盐一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伏乞陛下明察……”


    赵煦微笑着,看着两位宰相。


    他在殿上居高临下,看的仔细。


    两位宰相在说话的时候,眼睛都不由自主的瞥了瞥坐在了殿中一角,那屏风后的范百禄身影。


    显然,他们是在忌惮在场的起居舍人。


    这可不行!


    赵煦于是决定给他们加点料。


    “朕查过崇文苑里的文牍……”赵煦轻声道:“对蚕盐钱的败坏由来,稍微了解了一下。”


    赵煦微笑着,看着韩绛和吕公著两人,嘴角微微翘起来:“朕若没有记错的话……”


    他开始威胁起来:“蚕盐法败坏,约是在仁庙景佑年间……”


    景佑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先是黄河在景佑元年决口,开启了大宋的天灾纪元。


    其后,黄河不断决口、改道,并延绵至今。


    然后就是在景佑四年,元昊叛宋自立,拉开了延绵至今的宋夏战争。


    叠加着天灾和战争,大宋财政陷入崩溃。


    为了挽救财政危局,当时的朝廷,开始大量征税!


    景佑之后,大宋岁入,开始飙增。


    一度超过了一万万贯!


    日益走高的财政收入背后,是天下无数百姓的哀嚎。


    因为官府只差没有将他们孩子嘴里最后一口粮食都给抢走了。


    蚕盐的败坏,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发生的。


    而在这些历史大事的背后,藏着一些魔鬼的细节。


    比如说,从天圣到景佑,吕夷简长期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先后拜集贤殿大学士、昭文馆大学士。


    是当时事实上秉政的宰相。


    同时,韩亿在景佑四年,拜参知政事,进入东府,与吕夷简搭班子。


    换而言之……


    这蚕盐钱败坏,就是发生在吕夷简、韩亿两人在朝的时候。


    而吕夷简,吕公著的爹。


    韩亿,韩绛的爹!


    所以,赵煦的话一出,韩绛也好,吕公著也罢,都是脸色一变!


    威胁!


    赤裸裸的威胁!


    赵煦瞧着,适时的将话锋一转,道:“自景佑迄今,已有数十年……”


    “朕以为,此弊已不可不除……”


    “以免遗祸子孙,为后人笑……”


    这就是在威胁,同时也是在敲打。


    两位相公,难道希望这个事情留给后人处理吗?


    后人恐怕不会为尊者讳。


    甚至可能把这个事情的责任,全部推给两位相公的父辈。


    两位相公,难道忍心看着自己父亲的名誉受污?甚至被人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韩绛和吕公著自然听得懂赵煦话里话外的意思。


    顿时,两位宰相的内衣都湿了。


    他们可不会知道,蚕盐钱会跟着大宋王朝一起灭亡。


    他们现在只知道一个事实——小官家想解决蚕盐钱的积弊。


    他们现在就算拦下来了。


    等官家长大了,也肯定会着手解决的。


    但到那个时候,在朝廷里主政的,就肯定不是他们了。


    搞不好都可能是他们的政敌甚至是仇人的后人。


    这些人,恐怕会很开心,借着清除积弊的理由,放心大胆的给他们的爹的头上泼脏水,将历代以来的问题,全部推给他们的爹。


    两位宰相只是想到这個可能,就浑身颤抖。


    然后,眼神复杂的看了一眼那位依然在微笑着的少主。


    两位宰相顿时就低下头去。


    事关自己爹的身后名和历史评价。


    由不得他们不慎重。


    孝道,可是士大夫最核心的价值观。


    良久,韩绛颤抖着声音,说道:“圣明无过陛下……”


    吕公著也在深深吁出一口气后,持芴俯首:“圣明无过陛下……”


    压服了两位宰相后,赵煦就欣慰的点点头,动情的说道:“得两位相公之助,这蚕盐积弊,朕以为定可荡清!”


    两位宰相动了动嘴唇,心说:“陛下,您嘴巴子一动,罢废蚕盐,倒是轻松了……”


    “可天下州郡官府怎么办呢?”


    作为积年老吏,他们太清楚,蚕盐钱一旦罢废,后果是什么?


    后果就是,地方官府将因为缺钱,而无法做事。


    因为蚕盐钱和商税的过税以及王安石变法增加的宽剩钱,就是如今大宋天下州郡为数不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也是他们维持自身运转的主要经费。


    朝廷固然可以嘴巴一张,取消掉蚕盐钱。


    可地方上很多事情,从此就没有办法做了。


    于是,地方为了做事,就只能临时征税。


    而大多数临时征税,在最后都会随着时间演变,成为苛捐杂税的源头。


    这反而会加重百姓负担!


    这才是蚕盐钱无法取消的真相。


    在大宋强本弱末的国策下,一切税收归中央。


    地方上能支配的资金本来就少。


    砍掉蚕盐钱,等于砍掉地方财政的一条胳膊。


    心中虽然吐槽,但嘴上,他们也只能服从:“陛下发仁圣之心,推恩天下,泽及万民,臣等为天下贺。”


    行吧,行吧!


    这天下社稷是您的。


    我们胳膊拗不过大腿!


    他们也理解。


    毕竟,官家年少,圣质仁厚,孺慕圣人之道,想为民做主,想给百姓减轻负担。


    这是好的。


    只是,这世界太复杂了。


    并不是非黑即白。


    有时候,上位者眼中的好政策,落到下面却会害死无数人。


    甚至,一些在北方反应良好的政策,一旦挪到南方,就可能导致很多人家破人亡。


    官家年少,不知道这些,没有吃过教训,会有些天真的想法,都很正常。


    等他吃了亏,等他长大了,自然会知道轻重的。


    就是……这中间的时间,天下恐怕要添不少无辜亡魂了。


    但……


    没有办法!


    他们只能牺牲掉了。


    两位宰相都在心里悠悠一叹。


    然后,他们就听到了小官家那稚嫩的声音。


    “既如此,朕就和两位相公,说说朕的一些想法……”


    “若有不足之处,请两位相公及时的匡正、指正,勿因朕之言而有所顾忌!”


    说着,赵煦也看了看屏风后的范百禄。


    他自然也很在乎自己的形象。


    可惜!


    他没办法亲自去看,自己实录里的文字。


    只能通过石得一、刘惟简、冯景等人,悄悄的隔三差五去看一趟。


    韩绛和吕公著却在听到这个话后,都抬起头来。


    什么意思?


    官家不是要罢废蚕盐?


    是要改革?!


    便见着殿上的小官家,对着身边的内臣冯景伸了伸手:“冯景,且去将福建观察使、判泉州事蔡公的实封状取来。”


    “另外,将知登州事苏轼、知明州事陈睦本月的实封状都给朕取来。”


    “诺!”


    冯景领命而去。


    两位宰相听着,面面相觑。


    实封状?


    蔡确、苏轼、陈睦给官家进了实封状?


    而且,在里面都谈及了蚕盐钱?


    他们提了什么意见?


    两位宰相开始好奇起来。


    心态也在这个时候放宽下来。


    因为他们发现了,小官家似乎并不想一纸诏书,就直接罢废掉蚕盐钱。


    他似乎是想改革蚕盐钱!


    这……


    两位宰相顿时精神一振。


    若是能找到一个办法,改革蚕盐钱的弊端,恢复其济贫的功能,又不影响地方官府的税收。


    那就真的是善莫大焉了!


    可问题是——这可能吗?


    自古,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这样想着,那位官家身边的大貂铛就带着三封劄子,来到了殿上。


    “将蔡公等的实封状,与两位宰相看看!”小官家吩咐着。


    于是,那三封实封状,被送到了两位宰相面前。


    韩绛和吕公著伸手接过来,开始传阅。


    然后,他们两个就发现,这三人的实封状,根本没有讲蚕盐的事情。


    只是在和天子汇报,他们在各自辖区做的事情,同时也报告着他们按照天子旨意,所做的那些事情的进度。


    而他们在实封状里,提及了同一个事情——大奥。


    比如说,蔡确报告说:自蒙官家德音,予臣指挥,并赐大奥图纸以来,臣奉旨意,于泉州建大奥,以广船舶,今已建船百余云云。


    然后就是这些船的尺寸、大小和价钱。


    以及蔡确对这些船只的处置办法——奉旨意,假与愿贷之民,一年免息,二年利息减半。


    于是泉州百姓三呼万岁,皆以为‘圣天子功德无量’云云。


    然后就是陈睦的报告。


    陈睦也言,奉旨意,蒙德音,得赐大奥图纸,于是遵旨意于明州选精于船舶之船坊主,各赐大奥之术,假贷官钱xx贯与之,又奉诏赐给明州官船营造诸司历年所存技术、图纸。


    于是明州船厂大兴,明州船舶日盛云云。


    而在登州的苏轼则报告说——自奉德音,以大奥为船,登州船舶日多,出海者日众,今已有渔船三千,雇工数万,日夜为鱼干云云,只是有些鱼干不太好卖,恐渔民亏本云云。


    三位大臣,报告了一个所谓‘大奥’在三个地方的使用经验,以及三地不同的政策。


    在泉州,蔡确主持了大奥在官造船舶作坊的应用。


    并普及了从广州、明州等地造船业的很多技术。


    什么水密舱,什么龙骨铺设,船帆等等,不一而足。


    然后,蔡确主持了,将建造的船舶,以秦汉官府假牛的方式的,租给愿意出海的商贾、百姓的程序。


    还给了优惠政策。


    第一年免息,第二年利息减半,到第三年才收取全额利息。


    明州那边,陈睦主持下,则开始扶持民营、私营造船厂。


    并将大量官府技术,传授给这些造船厂的场主。


    同时,在陈睦的主持下明州官府好像还挑选了几家在地方上造船有名的场主,由官府提供优质廉价低息贷款,让他们去扩大经营,扩大造船规模。


    甚至官家还给过旨意,允许陈睦所选的船厂,享受免税的待遇,以让这些人扩大经营,提高造船厂的产量。


    而在登州,则是另外一个画风。


    登州的大奥,似乎主要是以中小型的渔船为主。


    生产出来的船舶,也基本都是假贷给那些无地的百姓,让他们出海打鱼来还债。


    同时苏轼似乎在当地,扶持了几个士绅家族,建立了大型鱼干晾晒地,雇佣大量的无地青壮,晾晒鱼干。


    于是登州百姓纷纷出海捕鱼。


    两位宰相看完,都皱起眉头来。


    他们不太知道,这和蚕盐有什么关系?


    于是,韩绛放下手里的实封状,抬头看向那殿上已经重新坐在坐褥上的小官家。


    “陛下……”


    “老臣愚钝,不知陛下之意……望乞陛下明言!”


    吕公著也道:“臣附议,望乞陛下明言。”


    这位小官家,自即位以来,似乎就一直以思路清奇,想法跳脱而闻名。


    两位宰相感觉,自己是真的跟不上,这位陛下!


    “两位相公……可还记得,朕之前说过,朕调阅过了历代蚕盐议论的劄子、文牍?”


    两位宰相点点头。


    “朕自然也就知道,这蚕盐积弊,关乎着什么?”


    央地矛盾、税收博弈嘛。


    历朝历代的兴衰,都是围绕着这两个主旋律进行的。


    哪怕是在现代。


    这样的事情,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广泛存在。


    尤其是丑国那边,联邦和州之间,没少为了税款分配打架。


    而大宋自立国之初,税收就有些矫枉过正。


    给地方留的太少,中央要的又太多。


    偏生,哪怕赵煦想要调整,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好的切入点和机会。


    因为影响太大了。


    涉及的利益方,数之不尽,这里面埋着的雷更是不知道多少。


    可能随便碰一下,就会引发大问题。


    赵煦也没有办法!


    只能索性干脆不管,等着将来,财税结构发生了变化后,再慢慢来处理。


    韩绛和吕公著,却是在听完赵煦的话,都是老脸一红。


    “原来官家早就知道,蚕盐钱对地方官府的重要性……”


    这就实在是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便是先帝,在即位之初,也未必知道地方官府的财政构成和艰难。


    而这位少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却能通过阅读历代奏议和查阅崇文馆的文牍,自己推导出藏在那些奏议文字背后的地方财政收入拮据而导致蚕盐钱无法废除的真相!


    这也太夸张了!


    难不成,他真的是天生的帝王?


    (本章完)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万界仙踪之最强帝国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