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西游之白话版 > 第36章 宝林寺前倨后恭,唐三藏月夜看经

第36章 宝林寺前倨后恭,唐三藏月夜看经

    却说孙行者按落云头,对师父详细说了观音借童子,太上老君收取宝贝的事情。三藏称谢不已,死心塌地,更加虔诚,舍命往西方前行。三藏攀鞍上马,猪八戒挑着行李,沙和尚拢着马头,孙行者执着铁棒,剖开山路,直接走下高山前进。


    一路上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师徒们行走了多天,前面的路上又有一座高山阻路。


    三藏在那马上高声叫道:“徒弟们啊,你们看那里山势崔巍,需要仔细提防,恐怕又有魔障侵害身体呀!”


    行者道:“师父不要胡思乱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就无事。”


    三藏道:“徒弟呀,西天怎么这样的难行?我记得离开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怎么还不能够到达西天?”


    行者闻言,呵呵笑道:“早呢!早呢!还不曾出得大门呢!”


    八戒道:“哥哥不要扯谎,人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大门?”


    行者道:“兄弟,我们还在堂屋里转悠呢!”


    沙僧笑道:“师兄,少说大话吓我。哪里就有这般大的堂屋,就是有也是没有地方去买这般大的过梁呀。”


    行者道:“兄弟,若是依着老孙看来,把这青天作为屋瓦,日月作为窗棂,四山五岳作为梁柱,天地间犹如一间宽敞的厅堂!”


    八戒听他这么说,就说道:“罢了!罢了!我们只当做是转悠些时日回去吧。”


    行者道:“不必乱谈,你们只管跟着老孙走路就行。”


    好大圣,横担着金箍棒,领定了唐僧,不断剖开山路,一直向前行进。三藏在马上遥观,好一座高山,那山景真的是:


    山势高峻摩星斗,树梢仿佛接云霄。青烟堆里,不时听到山谷口猿啼;乱翠阴中,每每听得松林间鹤唳。啸风的山魅立在溪间,戏弄樵夫;成器的狐狸坐在崖畔,惊吓猎户。


    好一座山!看那八面崔巍,四围险峻。古怪的乔松盘翠盖,枯摧的老树挂藤萝。


    泉水飞流,寒气透人毛发冷;巅峰屹立,清风射眼梦魂惊。时听大虫咆哮,每闻山鸟时鸣。


    麂子野鹿成群穿越荆棘,往来跳跃;香獐野猪结党寻觅野食,前后奔跑。


    伫立草坡上,一望并无客旅;行来深凹里,四边都有豺狼。


    应非佛祖修行处,尽是飞禽走兽场。


    三藏战战兢兢的,进到这深山中,心中凄惨,兜住白马,叫声:“悟空啊!我自从唐王送出长安城,这一路艰难险阻,什么时候才能取经回朝啊?”


    孙大圣闻言,呵呵冷笑道:“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肯定还你个‘功到自然成’。”


    师徒们赏玩山景,信步行走,不知不觉间红日西坠。三藏在马上遥观,只看见那山坳里有楼台迭迭,殿阁重重。


    三藏说道:“徒弟们,此时天色已晚,幸好那不远处有楼阁,想必是庵观寺院,我们到那里借宿一晚,明日再行吧。”


    行者道:“师父说的是。不要忙,等我先看看是好是歹?”


    那大圣跳到空中,仔细观看,果然是座楼阁重重的寺院。


    孙大圣按下云头,报给三藏道:“师父,果然是一座寺院,正好能借宿,我们走。”


    三藏放开白马,一直前来,直接来到了山门之外。


    行者问道:“师父,这是一座什么寺?”


    三藏道:“我的马蹄子才刚刚停住,我的脚尖还没有出脚蹬,你就问我是什么寺,好没有分晓!”


    行者道:“你老人家自幼为僧,需要曾经讲过儒家书籍,方才去演经法,文理皆通,然后受到唐王的恩赐宽宥,门上有那般大的字,你如何不认得?”


    三藏骂道:“泼猢狲!说话无知!我刚才面朝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奈何那门上虽然有字,却又被尘垢朦胧遮挡,所以没有看见。”


    行者闻言,就把腰儿躬了一躬,长到了二丈余高,然后用手拂去灰尘,说道:“师父,请看。”


    上面有五个大字,乃是“敕建宝林寺”。


    行者收了法身,说道:“师父,这寺里谁进去借宿?”


    三藏道:“我进去。你们的嘴脸丑陋,言语粗疏,性刚气傲,倘或冲撞了本处的僧人,不容我们借宿,反而不美。”


    行者道:“既然如此,请师父进去,不必多言。”


    三藏就丢下锡杖,解下斗篷,整理衣服合着手掌,直接走入山门里。只看见两边红漆栏杆里面,高坐着一对金刚,装塑的威仪恶丑:


    一个铁面钢须似活的容貌,一个躁眉圆眼若灵动玲珑。


    左边的拳头骨突如生铁,右边的手掌崚(léng)嶒(céng)赛赤铜。


    金甲连环光灿烂,明盔绣带映飘风。西方真个多供佛,石鼎中间香火红。


    三藏看见了,点头长叹道:“我那东土,若是有人也将泥胎塑成这样大的菩萨,烧香供养啊,我弟子也不往西天去了。”


    三藏不断叹息,又到了二层山门之内。看见有四大天王之相,乃是持国天王、多闻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按东北西南风调雨顺之意。


    三藏进到二层门里,又看见有乔松四树,一树树都是翠盖蓬蓬,如同伞状。忽然抬头,发现乃是大雄宝殿。三藏合掌皈依,舒展身体下拜。


    拜罢起来,三藏转过佛台,到了后门之下。又看见有倒座观音普度南海之相。那壁上都是良工巧匠装塑的那些虾、鱼、蟹、鳖,它们出头露尾的,跳海水波涛玩耍。


    三藏又点头三五下,感叹万千声,说道:“可怜啊!鳞甲众生都拜佛,为人何不肯修行!”


    正赞叹间,三藏又看见从三门里走出来一个道人。


    那道人忽然看见三藏相貌稀奇,丰姿不俗,急忙趋步上前施礼问道:“师父从哪里来的?”


    三藏道:“弟子是东土大唐驾下差来,上西方拜佛求经的。今天到了宝方,天色将晚,想要告借一宿。”


    那道人说道:“师父莫怪,我做不得主。我是这里扫地撞钟打杂的道人。里面还有个管家的老师父哩,等我进去禀告他一声。他若是留你,我就出来奉请;若是不留你,我却是不敢耽搁。”


    三藏道:“累及你了。”


    那道人急忙到方丈报告道:“老爷,外面有个人来了。”


    那僧官立即起身,换了衣服,按一按头上的毗卢帽,披上袈裟,急开门迎接,问道人:“哪里的人来了?”


    道人用手指定道:“那正殿后边不是一个人?”


    那三藏光着一个头,穿着一领二十五条的达摩衣,足下登着一双拖泥带水的达公鞋,斜倚在那后门首。


    僧官看见了,大怒道:“道人你是少挨打了!你岂不知道我是僧官,只有从城上来的士大夫降香,我方才出来迎接。这等的一个和尚,你怎么多虚少实的,报给我来迎接他!看他那嘴脸,不是个诚实的,多半是个云游的方上僧,今日天晚了,想来是要来借宿。我们方丈中,岂容他来打搅!叫他往前廊下去蹲着罢了,干什么报给我!”


    那僧官抽身转了回去。


    三藏听到他说的这些话,满眼垂泪道:“可怜!可怜!这才是‘人离乡贱’!我弟子从小儿出家,做了和尚,我又不曾拜忏吃荤生歹意,看经怀怒坏禅心;又不曾丢瓦抛砖伤佛殿,阿罗脸上剥真金。噫!可怜啊,不知是哪世里触伤天地,叫我今生常遇到不良人!和尚,你不留我们住宿也就罢了,怎么又说这样的无赖话,叫我们在前道廊下去‘蹲着’?这些话不跟行者说还好,若是说了,那猴子进来,一顿铁棒,把你的脚踝都得给打断!”


    三藏道:“也罢,也罢。常言道:‘人将礼乐为先。’我先进去问他一声,看他意下如何。”


    三藏跟着那个僧官的身影,进到了方丈门里。只看见那僧官脱了衣服,气呼呼的坐在那里,不知道是在念经,也不知是不是要给人家写法事,看见那桌案上有一些纸札堆积。


    唐僧不敢深入,就站在天井里,躬身高声叫道:“老院主,弟子问讯了!”


    那和尚就有些不耐烦唐僧进到里面来的意思,半答不答的还了个礼,问道:“你是从哪里来的?”


    三藏道:“弟子乃是东土大唐驾下差来,上西天拜活佛求经的。经过宝方,天晚了,求借一宿,明日天不亮就走了。万望老院主方便,方便。”


    那僧官这才欠起身来,问道:“你是那唐三藏吗?”


    三藏道:“不敢,弟子便是。”


    僧官道:“你既然往西天取经,怎么路也不会走?”


    三藏道:“弟子并不曾走过贵处的道路。”


    僧官道:“往正西去,只有四五里远近,有一座三十里店,店上有卖饭的人家,方便好住宿。我这里不便,不好留你们远来的僧人。”


    三藏合掌道:“院主,古人有云:‘庵观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馆驿,见山门就有三升米分。’你怎么不留我,却是什么情由?”


    僧官怒声叫道:“你这游方的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滑舌的说话!”


    三藏道:“何为油嘴滑舌?”


    僧官道:“古人云:‘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虽然不咬人,日前坏了名。’”


    三藏道:“怎么‘日前坏了名’?”


    僧官道:“以前那年有几众的行脚僧,来到了山门口坐下,是我看见他们衣着寒薄,一个个衣服破烂没有穿鞋,光头赤脚的,我叹他们那般的褴褛,就忙请入方丈,让他们上坐。款待了斋饭,又将旧衣各借了一件给他们,就留下他们住了几日。怎知他们贪图自在的衣食,更是不思量起身离开,就住了七八个年头。住宿也就罢了,他们又干出许多不公的事情来。”


    三藏问道:“有什么不公的事情?”


    僧官道:“你听我说:


    闲时沿墙抛瓦,闷来壁上扳钉。冷天向火折窗棂,夏日拖门拦路。


    幡布扯下为脚带,牙香偷来换蔓菁。常将琉璃把油倒,夺碗夺锅争强。”


    三藏听了后,心中暗道:“可怜啊!我弟子可是那样没脊骨的和尚?”


    想要哭出来,又恐怕那寺里的老和尚笑话他,就暗暗的扯衣服擦泪,忍气吞声的,急急的走出来,见了三个徒弟。


    行者看见师父面上含怒,跳上前问道:“师父,这寺里的和尚打你了?”


    唐僧道:“没有打。”


    八戒说道:“一定是打了,不是的话,师父说话怎么还有些哭包声呢?”


    行者问道:“那骂你了?”


    唐僧道:“也没有骂。”


    行者道:“既然没有打,又没有骂,你怎么这般的苦恼?难道是思乡了?”


    唐僧道:“徒弟,他这里不方便。”


    行者笑道:“在这里的想来是道士。”


    唐僧怒道:“道观里才有道士,寺院里只是和尚。”


    行者道:“你不济事,只要是和尚,就与我们一样。常言道:‘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你且坐着,等我进去看看。”


    好行者,按一按头上的金箍,束一束腰间的裙子,执着金箍棒,直接来到大雄宝殿上。


    他指着那三尊佛像道:“你们本来是泥塑金装的假像,内里岂会没有感应?我老孙保护领着大唐圣僧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经,今晚特来这里投宿,趁早给我报名!假若不留我们,就一顿棍子打碎你们的金身,叫你们还现出泥土本相!”


    大圣正在前面发狠,找茬儿的乱说。就看见一个烧晚香的道人,他点了几支香,来到佛前往香炉里插;被行者猛地咄的一声,吓了一跌;爬起来看见行者的脸,又是吓了一跌。


    道人被吓得踉踉跄跄的,跑进方丈里,报告道:“老爷!外面有个和尚来了!”


    那僧官道:“你们这伙道人都是挨打少了!已经说过叫他往前廊下去蹲着,又来报什么!再说这话就打二十!”


    道人说:“老爷,这个和尚,比那个和尚不同,这个生得凶恶,还不规矩。”


    僧官道:“什么样的模样?”


    道人说:“是一个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的和尚。他手里执着一根棍子,咬牙恨恨的,要寻人打呢。”


    僧官道:“等我出去看看。”


    他打开门,就看见行者冲撞了进来。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的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着,就像是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骼在外面。那老和尚慌得把方丈门给关了。


    行者赶上来,扑的打破了门扇,说道:“赶早将干净的房子打扫出一千间,给老孙睡觉!”


    僧官躲在房子里,对道人说道:“怪不得他生的丑嘛。原来是说大话,天杀夭折成这般的嘴脸。我这里连带上方丈、佛殿、钟鼓楼、两廊,总共也不上三百间,他却要一千间来睡觉,这要打哪里来?”


    那道人说:“师父,我也是吓破胆的人了,任凭你怎么说,就答应他吧。”


    那僧官抖抖索索的高声叫道:“那借宿的长老,我这小荒山不方便,不敢奉留,你往别的地方去投宿吧。”


    行者将棍子变得盆来粗细,直挺挺的竖在天井里,说道:“和尚,不方便,你就搬出去!”


    僧官道::“我们从小儿就住着的寺院,师公传给师父,师父传给我们这辈,我们要继续长久的传给儿孙们。他不知道是哪里的勾当,冒冒失失的,叫我们搬走呢。”


    道人说:“老爷,十分不好办啊,搬出去也就罢了。那杠子要打进门来了。”


    僧官道:“你别胡说!我们老少大众四五百名和尚,往哪里去搬?就算搬出去,却也没有地方住。”


    行者听见后,说道:“和尚,没有地方搬,就派一个人出来打个样棍!”


    老和尚叫:“道人你出去给我打个样棍来。”


    那道人慌了,道:“爷爷呀!那样的一个大杠子,叫我出去打样棍!”


    老和尚道:“‘养军千日,用军一朝。’你怎么不出去?”


    道人说:“那杠子不要说打来,若是倒了下来,压也能压成个肉泥了!”


    老和尚道:“也不要说压下来,只要竖在天井里,夜里走路,要是不记得啊,一头撞上去也能把头撞出个大窟窿!”


    道人说:“师父,你晓得那杠子这般的重,却要叫我出去打什么样棍?”


    他们自家两个就在屋子里面转而闹了起来。


    行者听见他们的吵闹声,就说道:“也是啊,你们不禁打,假若我一棍打死一个,我师父又要责怪我行凶了。且等我另外寻找一个什么东西打给你们看看。”


    忽然抬头,就看见方丈门外有一个石狮子,行者举起棍来,乒乓的一下,把石狮子打得粉碎,那些石粉石块乱飞。那和尚在窗户眼里看见后,就吓得骨软筋麻,慌忙往床底下拱,道人就往锅灶门里钻。


    他们嘴里不住的叫着:“爷爷!棍子重!棍子重!禁不住啊!这里方便!方便!”


    行者道:“和尚,我不打你。我问你:这寺院里有多少个和尚?”


    僧官战战兢兢的说道:“前后是二百八十五个房头,一共有五百个有度牒的和尚。”


    行者道:“你快去把那五百个和尚都点得齐齐整整的,穿好长衣服出来,把我那唐朝的师父给接进来,就不打你了。”


    僧官道:“爷爷,若是不打我,就是抬也要把你师父抬进来了。”


    行者道:“趁早去!”


    僧官道:“道人,你别说是吓破了胆,就是吓破了心,也要去给我叫这些人过来迎接唐僧老爷爷进来。”


    那道人没奈何,索性舍了性命,不敢从门口走,就从后边的狗洞里钻了出去,直接来到正殿上,东边打鼓,西边撞钟的。


    那钟鼓一齐大响,惊动了两廊的大小僧众,他们上殿问道:“现在还早,不到晚上呢,撞钟打鼓做什么?”


    道人说:“快换衣服,跟随老师父排班,出山门外去迎接唐朝来的老爷。”


    那众和尚,真个就齐齐整整的,摆班出门来迎接。他们有的披了袈裟;有的着了褊衫;没有好衣服的穿着个一口钟的直裰;那十分穷的,没有长衣服,就把两条腰裙接起来披在了身上。


    行者看见了,问道:“和尚,你穿的是什么衣服?”


    和尚们见他生得丑恶,回答道:“爷爷,不要打,我们说。这是我们在城中化的布。这里没有裁缝,是我们自家做的个‘一裹穷’。”


    行者闻言暗笑,押着众僧人,出到山门外跪下。


    那僧官磕头高声叫道:“唐老爷,请到方丈里坐。”


    八戒看见道:“师父老大的不济事。你进去时,眼泪汪汪的,嘴上都能挂油瓶了。师兄怎么就有这样的模样,能叫他们磕头来迎接?”


    三藏道:“你这个呆子,好不晓礼!常言道:‘鬼也怕恶人呢。’”


    唐僧看见他们磕头礼拜,甚是过意不去,走上前叫道:“列位请起。”


    众僧叩头道:“老爷,若是跟你的徒弟说上一声,叫他不动那杠子,就是跪上一个月也行啊。”


    唐僧道:“悟空,不要打他们。”


    行者道:“没有打,若是打了,这会儿就已经把他们打断根了。”


    那些和尚这才起身,他们牵马的牵马,挑担的挑担,众人抬着唐僧,驮着猪八戒,挽着沙僧,一起进到山门里去。一直到了后面的方丈中,才按次序坐下。众僧又礼拜唐僧。


    唐僧道:“院主请起,再不必行礼,作贱贫僧了。我和你都是佛门弟子。”


    僧官道:“老爷是上国钦差,小和尚有失迎接。如今来到荒山,奈何我俗眼不识尊仪,与老爷不期而遇没有认出。动问老爷:一路上是吃素?还是吃荤?我们好去置办饭菜。”


    三藏道:“吃素。”


    僧官道:“徒弟们,那这个爷爷应该是吃荤。”


    行者道:“我们也吃素,我们都是胎里素。”


    那些和尚说道:“爷爷呀,这等的凶汉也吃素?”


    有一个胆量大的和尚,走近前又问道:“老爷们既然吃素,煮多少米的饭方才够吃?”


    八戒道:“小家子的和尚!问什么!一人煮上一石米。”


    那和尚慌了,赶紧去刷洗锅灶,各房中来安排茶饭。众僧人高高掌上明灯,调开桌椅,管待唐僧他们。


    师徒们都吃过了晚斋,众僧人收拾好家伙什,三藏称谢道:“老院主,打搅宝山了。”


    僧官道:“不敢,不敢。怠慢,怠慢。”


    三藏道:“我们师徒却在哪里安歇?”


    僧官道:“老爷不要忙,小和尚自有处置。”


    于是叫道:“道人,那边可有几个人随时听使唤的?”


    道人说:“师父,有。”


    僧官吩咐道:“你们让两个人去安排草料,给唐老爷喂马;让几个人去前面把那三间禅堂,打扫干净,铺设床帐,快请老爷们安歇。”


    那些道人听命,各个整顿齐备,就来请唐老爷安寝。他们师徒们牵马挑担,出了方丈,直接来到禅堂门口去看,只看见那里面灯火光明,两梢间铺着四张藤屉床。


    行者看见后,就唤来置办草料的道人,将草料抬过来,放在禅堂里面,在禅堂里拴了白马,叫道人们都出去。三藏坐在禅堂中间。灯下,两班儿站立着那五百个和尚,都在这伺候着,不敢离开。


    三藏欠身道:“列位请回,贫僧好自在的安寝。”


    众僧人都不敢退下。


    僧官上前,吩咐大众道:“服侍老爷安置了再回去。”


    三藏道:“这样就是安置了,都请回去吧。”


    众人这时才敢纷纷散去。


    唐僧举步出门小解,只看见明月当空,叫道:“徒弟们。”


    行者、八戒、沙僧都出来侍立在他旁边。唐僧感慨这明月清光皎洁,玉宇深沉,真是一轮高照,大地分明。


    他说道:“万里此时同皎洁,何日相同返故园?”


    行者闻言,近前答道:“师父啊,你只知道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是不知道这月中之意,乃是先天法象的法度。月亮到了三十日,阳魂之金就散尽了,阴魄之水盈满冰轮,因此纯黑而没有光亮,称为‘晦’。这时与太阳相交,在晦和朔这两日之间,感应阳光而有孕。到初三日一阳显现,初八日二阳生成,阴魄中阳魂半,其平如绳,所以叫‘上弦’。到了今天这样的十五日,三阳备足,这样就是团圆,因此叫‘望’。到十六日一阴生,二十二日二阴生,这时阳魂中阴魄半,其平如绳,因此叫‘下弦’。到三十日三阴备足,也当是晦。这乃是先天采炼之意。我们若是能温阳二八,九九成功,到了那时候,见佛容易,返故乡也容易啊。”


    三藏听后,一时间了解领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称谢了悟空。


    沙僧在旁边笑道:“师兄这些言语虽然妥当,只说的是弦前属阳,弦后属阴,阴中有阳半,得水之金;更是没有说出:


    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三家同会无争竟,水在长江月在天。”


    三藏闻言,也是茅塞顿开。正是道理明了一窍通时千窍通,说破无生即是仙。


    八戒上前扯住三藏道:“师父,别听他们乱讲,耽误了睡觉。这月亮啊:


    缺之不久又团圆,似我生来不十全。吃饭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说有口水。


    他们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


    我说你取经还满三涂业(火涂、刀涂、血涂),摆尾摇头直上天。”


    三藏道:“也罢,徒弟们走路辛苦,你们先去睡吧,我去把这卷经来念一念。”


    行者道:“师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时候的经文,哪本不熟悉?却又领了唐王的旨意,上西天见佛,求取‘大乘真典’。如今功未完成,佛未得见,经未曾取,你念的是哪卷经儿?”


    三藏道:“我自从出了长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时候的经文恐怕生疏了,幸好今夜得闲,等我温习温习。”


    行者道:“既然这样说,我们就先去睡了。”


    行者他们三人各往一张藤床上去睡下。三藏掩上禅堂门,高剔银灯,铺开经书,默默的看念。


    正是那:楼头初鼓人烟静,野浦(pu,水边)渔舟火灭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万界仙踪之最强帝国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