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幽默化三国演义 > 第231章 石崇与王凯斗宝

第231章 石崇与王凯斗宝

    嘿,咱来聊聊石崇这号人物。石崇,字季伦,老家是青州的,所以小名叫齐奴。


    这人打小就机灵聪慧,胆子大还很有主意。他老爹石苞临死的时候给几个儿子分财产,唯独给石崇的特别少。


    他老妈就不乐意了,说:“为啥不平均分,让崇儿分得这么少呢?”


    石苞就说:“这小子别看现在小,以后肯定能自己挣到。”


    等石崇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当了修武令,干得那叫一个漂亮,名声在外,后来又升为阳城太守。


    因为讨伐吴国立了功,被封了个安阳乡侯,一路高升做到侍中。


    晋武帝觉得石崇是功臣之子,又有本事,对他可器重了,让他出去当了南中郎将、荆州刺史,还兼任南蛮校尉。


    石崇这人脑子好使,特有才气,可就是有点任性胡来,不咋守规矩。


    在荆州的时候,他偷偷地和手下打劫远方来的使节和客商,就这么着发了大财,富得流油,时间一长,那财富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后来又当上了太仆,还出去镇守下邳。石崇有个别墅,在河阳的金谷,也叫梓泽,那时候送人远行都在这儿开怀畅饮,所以这地儿就叫“金谷园”。


    这一年,晋武帝又让石崇当了卫尉。石崇家里那财产堆积如山,房子又大又气派,后院的小妾都有好几百个,个个都穿着绫罗绸缎,


    戴着金首饰翠宝石,家里的音乐那都是当时最流行的,吃的更是山珍海味,全天下就数他家最富,没人能比得上。


    当时还有个后将军王恺,是文明皇后的弟弟,家里也是富得冒油,特别喜欢显摆,就爱跟人比谁更奢侈。


    有一天,晋武帝上完朝,从外殿出来。石崇和王恺这俩家伙就在那儿吹牛,王恺说:


    “我家做饭用饴糖当柴火。”


    石崇不甘示弱,说:“我家拿蜡烛当柴烧。”


    这边说自己厉害,那边又说自己更胜一筹。


    旁边的官员们就说:“你们光嘴上说可不行,得拿出实际的来比比。你们两家别在这儿瞎争论了,谁家有啥稀奇古怪的宝贝,拿出来较量较量,这样才能分出高低。”


    于是王恺让人做了四十里长的紫丝步障,石崇呢,就让人做了五十里长的锦步障;石崇用花椒涂墙,王恺就用赤石脂。


    官员们一看石崇比王恺厉害,都在那儿一个劲儿地夸赞羡慕。


    晋武帝听说王恺和石崇在斗宝,就把王恺叫进宫里,拿了一棵二尺高的珊瑚树赐给他。


    王恺高兴得不得了,谢了恩出来,就赶紧把珊瑚树拿给石崇看。


    石崇接过来瞅了瞅,然后拿起铁如意就把珊瑚树给砸了。


    王恺气得跳脚,大骂道:“你没有这宝贝,就把它打碎,肯定是嫉妒我。”


    石崇却哈哈大笑,说:“老兄你别生气,我赔给你就是了。”


    然后石崇就派人去取了六七棵三四尺高的珊瑚树,那枝干长得特别出众,光彩照人,拿给王恺看,就当是赔给他了。


    官员们赶紧劝和,这事儿才算完,大家都各自回家了。


    当时尚书张华,之前因为讨伐吴国都督幽州军事,因为文学才华和见识在当时很有名气,大家都觉得他应该当三公。


    荀勖、冯紞因为张华在伐吴时有谋略,心里特别嫉妒他。


    之前,晋武帝知道张华有本事,就派人去问张华,谁可以托付后事。


    张华说:“论品德高尚又亲近的,没有比齐王更合适的了。”


    就因为这事儿,晋武帝派人去征召齐王,齐王却违抗旨意不来。


    晋武帝又想起张华的才能,打算征召张华。


    荀勖、冯紞嫉妒张华的本事,就在晋武帝跟前说张华的坏话:


    “张华在幽州的时候,安抚夷人和汉人,名声越来越大。要是让他参与朝政,恐怕会有钟会那样的叛乱。钟会造反,太祖那时候就有责任。现在陛下征召张华也可能会出问题。”


    晋武帝一听,脸色立马变了,说道: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冯紞心里一惊,赶紧摘下帽子说:“善于驾车的人肯定知道缰绳松紧的分寸,所以汉高祖时八个诸侯王因为太受宠最后被灭掉;


    光武帝的那些将领因为被约束限制所以能善终,这不是君主有仁慈残暴的区别,也不是臣子有愚蠢聪明的差异,都是君主对臣子的抑制、赏赐等手段造成的。


    钟会才智有限,可太祖把他夸得天花乱坠,让钟会觉得自己计谋高超,功劳大得没法赏赐,于是就心生叛乱。


    要是当初只看重他的小才能,用大礼来约束他,那他的叛乱之心就不会产生了。”


    晋武帝听了,说:“嗯,有道理。”


    冯紞赶紧磕头说:“陛下既然认可我的话,就应该想到事情是慢慢发展变化的,就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别让像钟会那样的人再导致国家出乱子。”


    晋武帝问:“现在难道还有像钟会那样的人吗?”


    冯紞让左右的人都退下,然后说:“陛下那些出谋划策立了大功让天下太平的臣子,还有掌管军队的人,您心里肯定都有数。”


    晋武帝沉默不语。


    就因为这样,晋武帝不再征召张华,而是征召齐王司马攸入朝。


    齐王司马攸入朝掌权后,威望一天比一天高。


    荀勖、冯紞、杨珧都很嫉妒他。


    有一次上完朝,冯紞在晋武帝跟前说坏话:


    “齐王攸私下里拉帮结派,恐怕对国家不利。”


    晋武帝说:“齐王是先帝亲信的人,所以我才把朝政交给他,他怎么会有二心呢?你别瞎说了。”


    冯紞不死心,说:“陛下要是不信,下诏书让诸侯回自己的封地,应该让亲近的人先去,要是齐王一个人留在京城,这合适吗?”


    荀勖也在旁边添油加醋:“百官都向着齐王,陛下要是下诏让他回封地,肯定满朝文武都觉得不行,那我的话就应验了。”


    晋武帝开始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


    第二天,就任命齐王司马攸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让他回自己的封地。


    国公王浑入朝上书说:“我看齐王司马攸是至亲,品德又高尚,应该留在朝中辅佐朝政。现在让他回封地,只给他个虚名,却没有掌管军事等实际权力,恐怕这不是陛下追念先帝、太后对待齐王的本意。


    要是因为是同姓就对他太优厚,那就会有像吴、楚叛乱那样的隐患,汉代的吕氏、霍氏、王氏都是篡位的人。


    纵观历史,这种事情不管轻重,都会带来危害,只能依靠正道寻求忠臣良将。要是因为猜疑就用智谋去防范,就算是亲人也会被怀疑,那疏远的人还能靠得住吗?”


    晋武帝不听。


    扶风王骏、光禄大夫李熹、中护军羊琇、侍中王济、甄德都进宫极力劝谏,晋武帝还是不听。


    王济和甄德见晋武帝不听,又让自己的妻子公主一起进宫,哭着说:


    “现在让齐王回封地,难道是朝廷里有小人进谗言?齐王是皇室至亲都不可信,那其他人还能信吗?希望陛下留下齐王,这可是国家的大幸啊。”


    就这么再三请求晋武帝留下齐王攸。


    晋武帝大怒,出来对王戎说:“兄弟是至亲,现在让齐王走,这本来就是我的家事,可甄德、王济竟然让女人进宫来哭闹!”


    于是就把甄德、王济贬官外放。当时李熹看到晋武帝把王济、甄德二人贬官,也因为自己年老请求退位,后来在家中去世。


    太康四年正月,晋武帝上朝,让太常商议赏赐给齐王的礼物。


    博士庾剪、秦秀等人趁机进言说:“按照古代的礼制,三公没有具体的职务,只是坐着谈论治国之道,没听说让他们去地方任职的。


    只有周宣王为了解救紧急情况,才命令召穆公去征讨淮夷,所以诗里说:‘徐方不再违抗,宣王说可以回朝。’


    意思就是宰相不能长时间在外面。如今天下已经平定,四海之内都是一家,本应多次请齐王入朝担任三公之职,和他一起商讨太平盛世的根基,


    可现在却让他出去,这违背了旧的制度。希望陛下下诏让齐王回朝,那可真是天下的大幸啊。”


    晋武帝根本不听。


    当时祭酒曹志感叹道:“哪有这样有才能、又和皇室关系这么亲近的人,不但不能为国家奠定根基、助力教化,反而要被发配到海边。晋朝的衰败,看来是不远喽。”


    于是就上书极力劝谏说:“古代辅佐王室的,同姓的有周公,异姓的有太公,他们都在朝廷任职,死后五代都能回葬故土。


    到了周朝衰败的时候,虽然有春秋五霸相继兴起,可哪能和周公、召公治理国家的时候相提并论呢!


    从伏羲氏以来,天下哪能被一个姓氏独占?应当秉持最公正的心,和天下人共享利害,这样才能长久地统治国家。


    所以秦、魏才能维持到最后,而周、汉能任用亲疏不同的人,这都是以前的事情明明白白验证过的。


    我认为应该按照博士们商议的那样,下诏让齐王回朝,这对朝廷是大幸,对天下也是大幸。”


    晋武帝看了奏章,大发雷霆,说:“曹志都不明白我的心思,何况天下人呢?而且博士不回答我问的问题,却回答那些我没问的,简直是胡编乱造,提出怪异的言论。”


    于是就罢免了曹志的官职,其他的人都被送到廷尉那里问罪。


    廷尉刘诵上奏说庾剪等人犯了大不敬之罪,按照法律应该斩首示众。晋武帝同意了。


    尚书夏侯骏去见晋武帝,说:“朝廷设立八座尚书,就是为了处理这种事情,博士不应该被加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万界仙踪之最强帝国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