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将近两个月的折腾后,诸葛亮去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终于到了尾声。
今日的这场朝会,也是继诸葛亮去世 ,蒋琬继任大司马后规模最大的一场朝会。这场朝会的主要内容,自然也是对于成都叛乱的结果以及相关处置的讨论。
“经过有司审判,此次叛乱,系蜀郡太守谯周,广汉郡太守刘琰以清君侧为名,实际篡权,其罪不容诛,经过有司商议,决定今年秋后处斩二人。
此外,宫中宦官黄皓,收受贿赂,勾结叛乱,一并以反贼论处。
骠骑将军李严,识人不明,但事后主动揭发,积极配合,罚没两年俸禄,迁为汉中太守。凉州刺史杨仪,私下指使手下更改粮草调拨,危害军务,罢免凉州刺史一职,迁万年县令。。
……”
廷尉府的官员一下一下的宣读着关于这次牵涉出来的人的处置,从结果来看,蒋琬这次没有选择扩大化,而是诛杀了有明显罪过的谯周和刘琰。
而朝廷中,许多担心牵连到自己的官员,也算是放下了心,长舒了口气。
“陛下,臣有事要奏。”
自诸葛亮去世之后,按照诸葛亮在遗言中的安排,蒋琬成了继任者,尤其是自这次叛乱之后,蒋琬的地位彻底得到了巩固。
“蒋爱卿有话请讲。”刘禅十分客气的让蒋琬说话。
“臣以为,丞相过世后,臣之能力无法与丞相相比,朝廷之官职应当有所调整。”蒋琬终究,放出了这个重磅消息。
“蒋爱卿可有方案?”刘禅一时间也是听得懵住,虽说他不懂政务,不过他还是能明白调整官制,事关重大。
“臣已经拟好了一个初步方案,还请陛下阅览。”蒋琬直接将写好的方案交了上去。于是一个宦官小跑下来,接过了蒋琬手中的奏章。
“三省六部。”
“陛下,臣以为,丞相生前,事务繁重而集中于丞相一身,朝廷如今,可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政令文书,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之下,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吏治,财政,教育外交,军事,刑罚,营造。”
蒋琬的话说完,朝堂中已经有人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此事听来合理,蒋爱卿放手去做吧。”
刘禅的答案,放在任何一个朝代也是十分炸裂的,毕竟,官制改革这么大的事,皇帝连一点意见都不发表,直接就一句你看着办。
不过下面的群臣也习惯了,毕竟,这么多年也都是诸葛亮在操持着,如今不过是换了个人操持罢了。
这次大朝,还商议了许多其他的事情,不过主要的,便就是贬谪了一批官员,同时借此提出了官制改革。
于是,在大会开完后,群臣们自然都来蒋琬的大司马府开小会。
“大司马,这次改革官制,变革如此之大,未免太突兀了吧。”众人没有落座多久,一个官员便站了出来。
“不突兀。”蒋琬直接回答了他。
其实,三省六部的设想,最早是由高凡提出来的,而诸葛亮,早在之前益州清查土地人口时便做了实践,在这次清查中,度支曹和兵曹的权利就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而诸葛亮在自己的遗言中,对于官制的改革也有交代,蒋琬对此也是深表赞同。
其实,在最初,蒋琬的意见是让高凡亲自提出官制改革的事情,毕竟蒋琬能看出来,这件事情如果真的办成,将是青史留名的功劳。
不过高凡则是坚决推辞,因为蒋琬现在是大司马,实际执政者,在汉朝廷,只有诸葛亮能有这么大的威严能这么改,说实话,如果是按照历史上的故事发展,高凡恐怕没这个胆量搞改革。
不过由于他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这个世界的故事已经发生了大的变化,尤其是这次的叛乱,反而给了蒋琬和高凡一个压倒东州派,益州派中对改革有阻力的人。杨仪,李严也被放到了一边。
如果不趁着这个占据优势的时间段改,就会丧失一个绝佳的历史关口。
“如今朝廷,事权要集中,大汉面对着曹魏孙吴两大强敌,军需粮草调拨,征兵,人事等诸多问题,过于繁琐。
不光如此,相当大一部分负责实权岗位的官员,由于级别低,在调拨军中物资时反而受到节制。
我蒋琬知道,有些人的官职,可能要降,但请诸公想想,大汉前线还有为国厮杀的十几万将士,和他们相比,我们这级别高低算得了什么。
……”
蒋琬说了一番后,担任九卿以及几个九卿属官的官员,都主动表示接受领导,愿意进入六部工作。
“嗯,初步的方案是,由我本人,担任中书令,费祎担任门下省侍中,尚书令暂时不设,由高凡,董允担任左右尚书仆射。
吏部尚书,由我兼任,户部……”蒋琬一字一句的念着各部的人事任命。
而在这些职务中,原有九卿的职能也被分割了进去。
“大司马,朝廷中文官的制度要变,武官的制度要不要变?”
“当然要变,要兴复汉室,首要的事情便是军队。我在此任命高凡担任尚书左仆射,也并不是光让他管理六部,更重要的任务便是改革军中。”
于是,在一众官员七嘴八舌的讨论过后,蒋琬也开完了小会。也自然留下了费祎,董允,高凡三人。
“到了明天,就又有的忙了。”蒋琬对着几个年轻人说。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这条定律,很快要体现在汉朝廷朝野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