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陆景元的吐槽,江梦筠简直快要笑死了。
没想到陆景元居然还挺贊同的。
因为他发现,虽然这个钢架大棚客单价完全比不上卖房子。
但一来投入资金少,二来这玩意儿属于消耗品,不像商品房,普通人家掏空几个钱包买了一套房,可能未来几十年都不会再买了。
也买不起。
不像江梦筠他们种菜的钢架大棚。
听说那种焊接式的钢架大棚,基本上五六年就要换新的了。
他给江梦筠定制的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使用年限比较长,大概能用10~15年。
但这都是理想状态下的使用年限。
万一遇到洪灾、地震或者其他不可抗拒的大型灾害,可能一夜之间全城的温室大棚都集体报废了。
简单来说,就是这门生意从长远看其实还挺赚钱的。
陆景元果断入坑,又註册了一家专门做温室大棚的新公司。
这时候就能看得出来江梦筠在农学院的好人缘了。
听说她未婚夫成立的新公司连温室大棚都能做,上到学院的领导老师们,下到师兄师姐们,在外面挂职、或者干脆自己有公司的,都给陆景元拉了订单过来。
这个新公司甚至连工厂还没造好,手里就握着一大把订单。
陆景元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江梦筠在学校的人缘很好。
直到不久之后,他才发现,不是老婆人缘好,而是这帮人馋他老婆的技术……
方鸿雁开种子公司已经快四十年了,属于华夏最早一批「公转私」下海创业的科研人员。
不是她眼里只有钱,而是被逼的实在没办法了。
想当年她在农大执教那会儿,也曾幻想着依靠自己的力量,让华夏本土种业崛起。
没想到诡计多端的某些国外科研机构,勾结国内一些卖国贼,盗取我国珍贵的种质资源,利用他们更加先进的育种技术,把国内的育种企业打得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方鸿雁也能理解这些企业最终选择妥协的决定。
企业也要赚钱的,公司里还有那么多人要养活,要是不和外国企业合作,单靠他们自己,根本养不活一家公司。
可这样一来,国内育种行业最后的一块阵地,也将要沦陷了……
外行人只看得到国内的粮食果蔬种子品种越来越丰富,质量也越来越好,却看不到这其中的凶险。
方鸿雁身在其中,看得清清楚楚,却毫无办法。
她曾经试着找一些合作过的种子企业,想促成农大和企业的合作,但体制内的工作效率,大家都懂的……最终合作没达成,她反倒是落了个里外不是人。
企业觉得他们花钱给自己找了一堆光烧钱不出成果的祖宗。
学校的同事们也在背地里议论纷纷,觉得她肯定从中赚了一大笔钱。
最后,学院领导找她谈话,让她做个决断。
要么安心留在学校搞学术。
要想赚钱,就干脆辞职下海。
方鸿雁选择了第二条路。
可真从体制内出来了,方鸿雁才发现,有些事情并不是她想的那么简单。
就拿育种来说吧,要出资建设实验室、到处挖人组建科研团队,持续不断的烧钱,最终研发出来的种子品种,成本高昂,可能品质还不如进口的好。
那时候国内「崇洋媚外」的思想也有点严重,同等价格下,大家宁愿去买进口的,也不想用国产的。
毕竟农产品尤其是瓜果蔬菜,一旦挂上了「进口」两个字,都身价倍增。
方鸿雁的种子公司为了能生存下去,最终也只能含恨解散实验室,做起了进口种子的代理商。
这些年她虽然赚了不少钱,但心里却一直没忘记年轻时候的梦想。
直到最近,她来b大拜访一位老同学,机缘巧合下,在老同学的带领下,参观了江梦筠挪到温室大棚里的种苗……
「太优秀了!」
「这些种苗、绝对甩进口种子一大截!」
「这位江同学怎么没报考我们农大?」
此言一出,陪同她一起参观的几个b大的老师们不高兴了。
什么叫「江梦筠怎么没报考农大?」
他们b大农学院,哪里比农大差啦?
第420章 又有冤大头上门送地了
听说江梦筠的未婚夫开了一家公司,也做育苗大棚和相关配套设施搭建,方鸿雁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给了陆景元一个大订单。
条件只有一个:希望新的育苗基地,能请到江梦筠作为他们的技术顾问。
要是换成别的条件,陆景元估计还要犹豫一下,问问未婚妻的意见。
但是方鸿雁凭空送来几十亩地的育苗基地,还要请江梦筠做技术顾问?
这还用问吗?
那丫头怕是巴不得立刻上岗吧?
果然!
一听说有(冤大头)要花钱请她去种地,江梦筠主动就给方鸿雁打电话过去了。
她对自己未婚夫都没这么主动的好吗?
双方一拍即合!
正好学校这边的暖棚建好了,江梦筠就答应方鸿雁,可以先培育一批种子,等她那边的育苗基地建好之后,就可以直接拿去用了。
江梦筠问方鸿雁想先要哪几样种子。
毕竟学校育苗暖棚地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