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极其摧残人性的。
尽管表面上来看,叶云一方优势在握,但实际上真的站在叶云这个位置上,他面临的压力也很大。
首先是大军渡河,补给线拉长,秦军突飞猛进的行军,直接脱离后勤,从叶云的视角来看,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不是说什么后勤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后勤完全找不到秦军在哪里。
靠着锦衣卫定位,能大略知道秦军在什么方位,往往赶到的时候,秦军就已经进发到下一个地点了。
后勤接应不上去。
叶云算是明白为啥二战的时候,元首会对曼施坦因这么大的意见了。
换谁,谁都觉得得吓人。
这可是国战!
这么大规模的军团说找不到就找不到了,说没就没了。
鬼知道到底是什么个情况。
而锦衣卫给叶云带来的,除了前线军情,还有敌后方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长歌城被屠,土司堡先屠后焚,来回烧了三次,田地里都被撒上盐。
要知道,正常的土地肥力可以种植作物,如果撒上盐,土地盐碱度就会变化,地就变成盐碱地,无法耕种。
这是断子绝孙的办法,带不走的老弱病残全都留在当地,明显是欺负叶云有个仁王的名号,没办法干出像他们一样畜生的事情,只能吃了这些老弱病残,消耗粮草等等。
除了这些大城被屠被焚以外,盐田、北驰、求仙等等几个村镇也是赤地千里。
原本肥硕丰裕的西南膏腴地,真的变成了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乱世。
根据锦衣卫不完全统计,整个西南人口十去其三。
术赤来这一遭,就像是匪徒拿着大锤冲进精品瓷器店,把象征着文明的工艺品用大锤野蛮砸碎。
倘若他真的不封刀也还罢了,可根据情报来看,术赤不是封不封刀的问题。
屠城劫掠不过是蒙古惯例,而这次的术赤在于欧罗巴的交战中,以拔都为元帅。
故而除了例行大规模屠城以外,本次蒙古还主意招降本地土着。
从有军权的千夫长,中高层军将,到基层将官,再到没有军权的县官,文书。甚至到每个地方因不满考生而爆发的起义军。
而从情报上来看,蒙古都是言而有信的,说给啥就给啥,允诺出去的条件事后一定兑现。
哪怕不愿意主动开城投降的,只要按照数额缴纳足够的军粮军钱,也不会受到任何袭扰。
一向军纪散漫的蒙古人,突然变得如此守纪律起来。
而一旦城池有抵抗行为,蒙古必然会进行大规模屠城劫掠焚城以作威慑。
在这种情况下,术赤大军所到之处,当地城池与欧罗巴主力军团的合作都表现出一种抗拒。
最后演变为冲突,直接导致欧罗巴全线崩溃。
连叶云到来都没等到,直接早早的退场。
这得好好说一说拔都。
拔都为人坦诚,对部下将卒颇宽厚,不吝赏赐,不滥杀无辜,被称为“赛因汗”sayinqan,意为好汗。
用俺们的老话来说,就是好汉。
拔都的这番行为,比蒙古铁骑所向披靡、怯薛军反复冲阵、逢城必屠的行径更让叶云感到畏惧。
这群野蛮人居然也懂得以政治手段拉拢人心了。
须知,以往的蒙古是没有什么政治外交手段的,唯独军事能力大过一切。
在成吉思汗的指挥下一国战四国不落下风。
如果不是这四国在经济、政治上的手段弥补了军事上的不足,说不定成吉思汗能够提气反打。
现在成吉思汗不是死了么?
蒙古军事是变弱了,可那些军队里的精锐还在,骨干还在
现在蒙古军士还是敢战能战善战的。
军中骨血还没有散掉。
死掉成吉思汗就像是一个卷面满分只有一百分的学霸,变成了一个能考九十分的好学生。
那不还是能考九十分吗?
当叶云在一众屠城战报中看到白起名字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真的不敢相信自己明确派出监军的情况下,白起还敢这么干。
大营之中,显得异常沉闷,叶云一句话也不说,帐中几人也都看着阴晴不定的叶云猜度心思。
“鹏举,你就在这里,继续正常行军,其余的不要多管。”
岳飞俯首称是。
然后叶云直接出营,一种亲卫匆匆起身,赶紧跟上哪杆龙旗。
虽然邓艾的中央军没跟过来。
那也不能缺了叶云的卫队。
岳飞还是派出一部分精锐背嵬军给叶云当亲卫的。
万一叶云有个闪失呢?
一个拿破仑临死一搏就能冲击中阵,这还是时代不对,没有火炮,以及拿破仑一身伤痛的情况下。
对面的蒙古明显更加符合这个时代,要真是被他们万军取首了该怎么办?
“殿下!三日已过,白起屠城已经结束,这时候前去,已无作用。”房玄龄当即上前规劝。
“孤王知道,你这么晚才过来,不就是为了卡这三天的时间点吗?你可知道这也是欺君之罪?”叶云冷笑一声,当即反问。
房玄龄被当中戳破心思,哑口无言。
“殿下还是先派遣使者,知会一下白将军吧,臣愿代行!”
杜如晦见状立即上前恳求。
“代行什么?孤是仁王,仁王见一见自家军士,有何不可?非要臣属代行?”叶云闻言失笑。
“殿下,臣是说...”杜如晦最终还是再次向前道:
“仁王万金之躯,不可以身犯险啊,只带卫队过去,兵太少了,不如....”
“带兵干什么?难道还要防备谁吗?”
叶云再次失笑。
“几位多虑了,此事并非是白起谋逆之心大起,也不是白起有意反乱,实际上此人性子便是如此。”诸葛亮看不下去,直接挥手作答:
“殿下去见武安君,反倒是以表诚心,各自有些言语上的交流,把误会解开也就好了,哪里有这么多事?”
杜如晦、房玄龄对视一眼,微微点头。
注意,这里点头不是同意诸葛亮的看法,而是相互妥协。
以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帮人为首,是铁杆的叶云支持者。
与诸葛亮不同的是,这群人是有排外情绪的。
也就是说,排斥非叶云、木明河的直系臣属。
时刻提防着这群人发动叛变。
当然也惨杂着派系斗争之类的操作。
这也是白起敌视房玄龄的一个原因。
不过那都不重要了。
叶云一马当先,带着三千亲卫渡河而走,直奔万通城,当然是不可能直接赶到的。
第二天,叶云扔下房玄龄、杜如晦、甚至诸葛亮,只带着三百骑兵,轻装简行,如闪电般抵达了他忠实的万通城。
一直到城下,才将旗帜展开,把那面黑底红纹龙旗展开。
秦军大多是跟着叶云打过仗的,对于龙旗当然不陌生。
故而当龙旗一下子在城外展开,那些以为是敌军来袭,准备以刀剑相迎的值班武士大惊失色,惊慌之下连忙上报,白起得知以后,亲自下令各军营士卒不得擅自出城,反倒是把一身盔甲卸去,放到案桌上,并将腰中长剑放在桌子上,只派手下副将白英前去迎接。
自己静静地坐在着大厅案桌旁。
白英带兵急忙近前,见到叶云无误,滚鞍下马,在路边叩首问安。
“白将军在何处?引我去见他。”
白英立刻头皮发麻,联想到先前白起的一番表现,只觉得自家将军大难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