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松点了点头,随后把自己准备好的纸张拿了出来。
没错就是纸张,不是牛皮卷也不是羊皮卷。
就在之前,桥松专门派人去做了一些纸张出来,效果虽然不尽人意,甚至可以说非常粗糙。
但好在能用。
张六把一大叠的纸张,抱到了一旁的桌子上。
群臣也惊讶,这是个什么东西?
“这是大饼吗?好薄啊。”
“不知道,看样子殿下可能是饿了,等会儿要吃的。”
“不对啊,你家大饼上写字啊!”
这时,大臣们纷纷伸直脖子朝桥松这边看了看。
桥松笑笑,这群人一个个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跟大白鹅一样,脖子那么长。
没理他们后,桥松拿出一张他提前写好的纸张说:
“归根结底,就是粮食太少了,才导致民众吃不饱的吗?这句话谁有异议?”
桥松望了一圈,也没发现有人说话。
“哼,其实按照我们大秦的粮食产量来说,人们吃饱饭完全是足够的,那又是什么原因呢?你们自己心里很清楚,我就不点破了。”
贪呗,克扣呗,还能有啥,谁会嫌自己的粮食多呢?
用现代的话说,谁会嫌自己口袋钱多呢?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关中地区有大部分的田地已经被清理了出来,可以让百姓去种地。”
“但是!久而久之,土地兼并的趋势也越来越大,最后还是会一发不可收拾。”
“松以为,如要解决这个问题,便需从根本入手,比如说土地归中央所有,也就是国有制。”
此话一出,大臣们个个脸色难看,跟吃了屎一样,冯去疾更是涨红了脸,但又不敢说不对。
此时王贲出列说:“殿下,国有制土地的话,是不是土地就不能买卖了?还要实行军功行赏制吗?眼下已经统一,已经不是六国时期了,如何分配田地呢?”
王贲的意思很简单,土地国有没问题啊,反正我能上阵杀敌,你不可能不赏我食邑吧?人要吃饭的啊!
可现在统一天下了,还按军功行赏的话,那我去打谁?打匈奴吗?也没问题,那其他人怎么办?久而久之就嫉妒我,开始排挤我了。
我王氏一家讲究的就是一个功成身退,保全自身。
“王将军说的好!那我就说说,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么做了之后有什么效果。”
桥松看了看纸上他自己写的密密麻麻的文字。
群臣都竖起耳朵,想看看这个刚刚当上太子的少年,到底有何高见。
“土地国有制度最有利的地方,就是能防止土地兼并,爱卿们都同意吧。”
群臣纷纷点了点头,这话倒是没毛病。
“那好,我就再讲讲其他有利的地方。
第一,可以保障农民有田可以种,实现耕者有其田。防止豪商官僚进行大量土地购买屯田,导致农民最后不得不当佃农或者给地主当奴仆。”
(佃农:租地主的田来耕种,不仅给地主缴税,还要给国家缴税。)
“第二,农民有了国家分给他们的田地,再把赋税降低,这样农民就有了足够的田地去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民自身的生产水平。”
“第三,防止土地兼并可以预防社会动荡,农民有饭吃,能吃饱,谁还会发神经给你造反呢?谁知道你造反当了皇帝会不会让自己再吃饱饭,好不容易得来的田地和低赋税,他们可不想失去。”
“第四,可以根据土地的贫瘠状况来合理规划的耕种,我这里有三种耕种方法,只要能推广开来,我保证,粮食能翻两倍或者三倍。我叫这种方法为:因地制宜和精耕细作。”
“第五,国家可以合理的开垦荒地,如果过度开发土地,会破坏环境,污染空气,加大水土流失,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第六,我们大秦是农业文明,以种地为生,防止土地兼并不仅能维持国家的稳定而且对百姓而言也是利大于弊,也能让他们积极的主动维护大秦的利益。一旦国家陷入危机,最先反抗的,一定是这些农民,他们会为了扞卫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而抗争到底,那时候,我大秦要多少兵有多少兵,要多少粮有多少粮,无人能敌!”
桥松说完后,接过张六递来的碗,一口气喝了下去,说了这么多,嗓子都干了。
此时还在打瞌睡的嬴高突然听到这六点好处,突然就不困了。
如果真的能像太子说的那样实施下去,并且不发生意外,那大秦岂不是可以传承千世万世都没问题?
嬴高有些激动,这儿子怕不是神仙转世,眼光如此长远,而且还能面面俱到。
特别是说能让粮食翻倍的方法,自己更是尤为期待。
这个时代,粮食产量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但凡能提高一亩地的产量,那将是巨大的变革啊。
(《秦律·仓律》中记载:“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禾、麦一斗,黍、答亩大半斗,菽亩半斗”
就是说,水稻和麻每亩用两斗再加2\/3斗种子。谷子和麦子每亩用一斗种子。小豆每亩用2\/3斗种子。大豆每亩用半斗种子)
(再简单说一下,秦朝的一亩跟现在相差不大。)
(当时一石粮食大约是现在的30公斤左右。关中地区粟的亩产大约是现在的131斤。我国解放时期,精耕细作,无化肥的北方小米亩产也才大约300斤。所以合理规划耕种,秦朝关中其实也能接近这个产量。)
(秦简说:系城担舂,公食当贵者,担30钱。但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粮食是不可以私人买卖的,又因盗贼猖獗,导致粮价暴涨,甚至能买到一千五左右一石粮食。)
以上我说的这些数据,是根据时代背景大约估算再查的,毕竟史记不是万能的,要是那个时候的粮食产量那么高的话,也不至这么点人还吃不饱了。
至于关中地区有多大,想必大家应该听说过“八百里秦川”吧,东西长约360公里,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秦灭六国正是靠大兴水利和大量粮食。
言归正传....
群臣也惊叹于桥松竟能说出如此诸多的好处,他们纷纷低头琢磨起来,开始算如果按照桥松的话,那么仅关中地区一年能收获多少粮食呢。
桥松看见群臣抓耳挠腮的掰着手指头,这可把他看笑了。
哎,谁叫你们不好好学习算术的呢,这就叫书到用时方恨少。
“别算了,我已经算好了,听好了。
就拿我们关中平原来说,一年一季,精耕细作,年底能收获76.76万万斤。(现代我国全国1.3万亿。)
一家五口,每天劳作,吃饱饭的话,总共10斤。(这个斤我是按照现代体力劳动者一天吃多少算的,跟秦朝的斤不一样,剧情需要,就别纠结了。)
目前大秦有2000万人左右,就光靠我们关中的粮食,够大秦所有子民吃38天!”
“此话当真!”嬴高唰的一下站了起来,高声向桥松问道。
此时他脸上无比震惊,刚才他也在算有多少粮食,可奈何很多数据都是模糊的,比如说国土面积,每亩产量多少,他一个悠哉的皇子,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陛下,儿臣不敢妄言,只要严格按照我的办法耕种,不说完全达到刚才的数字,但也相差不多!”
群臣也激动的说:
“要是真如是如此,那我大秦何愁粮食!”
“五口人每天吃10斤粮食,怕不是人人都是地主?”
“此法听着有理,但就是不知道是何种耕种方法能有如此惊人产量。”
“对啊,殿下你还没说是什么耕种方法呢。”
群臣叽叽喳喳的询问,这时范朋才抬起头,一脸兴奋,他对于粮食的管理不说有多优秀,但对于每个地方的粮食产量心里还是有数的。
“殿下,臣刚才推算许久,如果按照理想情况,加上您的提高产量的耕种方法,关中地区确实能有您刚才说的产量,我也经常去各地考察,所以我敢肯定,只要殿下您的耕种方法有效,不再有战乱和大兴徭役,我敢保证,绝对能做到!”
霍~这还有啥好说的,人家治粟内史都发话了,我们还能不信吗?
要说太子刚才的话确实有些骇人听闻,让人觉得太不真实了。
但治粟内史都说这计策可行,那么也就大差不差了。
人家就是靠这个吃饭的,你还能不信?
桥松轻松一笑,看来还是有头脑聪明的人啊。也不完全都是废物嘛。
“范内史,此言不可儿戏啊!”
“对啊范内史,你可不能为了附和太子殿下而撒谎啊。”
范朋一脸温怒,你这一群群的呆子,老子专门干这个的,还质疑我?
“放心,我范朋心里自然是有数的,各位同僚大可放心。”
这下,大臣们才彻底的相信了,如果能让粮食产量增长这么多,那土地国有化也没啥问题。
“好,既然大家都不反对了,那我就把我的耕作方法给大家看看。张六,每人一张纸。”
张六闻言:“好嘞殿下。”
说罢,张六和身边的一众小宦官快速的把纸张发到每个大臣的手里。
“嘶~这!”
“嗟乎!这种耕种真的能增加产量?”
“从来没见过这种耕种模式。”
“既然这种模式好,那为啥没人用来耕种呢?”
“你傻啊,这方法是太子发明的,当然现在还没人用啊。”
“哦也对哈。”
桥松见大家相互讨论,而一旁范朋则是紧皱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既然如此,就让他先想一会儿吧。
“我们现在的耕种模式是:二田轮种模式。从而优化后形成:三田轮作模式和四田轮作模式。”
“其中关键在于‘氮’这个化学元素,而说大白话就是豆类,可以恢复地力,让其土壤变成良田,可以有效的利用土地,生产出最多的粮食。”
“对于土地贫瘠的地方用二轮,土地中等的地方用三轮,土地肥沃的地方用四轮,如此一来,每年都有粮食,产量翻倍那更是轻轻松松!”
“对于表中的所有东西,我们大秦都有,这不是天助我大秦吗!”
这时群臣似懂非懂的点着头,虽说听着有点玄乎,但是似乎可行?
他们不是农民,也不会种田,当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可身为掌管粮食作物的范朋来说,他可就太懂了。
“妙!甚妙!如此仙法,殿下是如何想到的?殿下,臣斗胆问问,您实验过吗?真的可行吗?”
范朋眼里冒着金光,他知道,这种方法只要推广开来,精耕细作,绝对能让粮食翻倍!
桥松此时心里也是无奈,你要说我这个办法没用,那不好意思,还真有用。你要说你实验过吗?那不好意思,还真没有。
毕竟这是后世的耕种方法,凝结了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技术啊,现在直接把现成的给你拿过来,你说神奇不神奇。
“范内史问的好,这个...实验过吗...当然啦,那肯定是...实验过得,不然我也不可能凭空造出来嘛”
桥松想了想,还是先隐瞒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比较好,如果此时暴露,那麻烦可就大了。
先不说自己老爹嬴高信不信,就那些思想固化的秦朝人,那肯定是不信的啊。就算你大费周章的证明了,那能如何呢?嫉妒使人丑陋,桥松可不想体验秦始皇刺杀套餐啊。
“只不过我实验的范围很小,而且当年情我年龄尚小,所以没有声张。”
“原来如此!殿下真乃睿智也!”范朋也大方的夸赞。
“桥松啊,看不出来,你之前都是伪装的啊!朕有此子,真乃大幸!”
“多谢父皇夸赞,儿臣只是想的比较多,所以误打误撞才总结出了治国方针。”
大臣们也纷纷点头,没想到太子殿下小小年纪,不仅聪明伶俐,而且谦虚孝顺,是我大秦之盛啊!
众人还沉浸在乔松的方法中时,李斯拱了拱手。
“殿下,臣有疑虑。”
“哦?你说便是。”桥松转头看了眼李斯,这家伙想说什么?
“殿下,政策虽好,但如何有效执行呢?我大秦国土如此广袤,管理关中还好,可到了远处,怕是执行力不足,会闹出不可逆转的后果啊。”
桥松思索片刻,刚才确实没想到这种事情。
正所谓,山高皇帝远,一方霸主一方臣,你又管不着,偷奸耍滑你又能拿我怎么办呢?
“这样!”桥松自己点了点头,想到了一个办法。
“既然管理全国对现在的秦廷制度过于庞大,那就把范围缩小到内史、陇西郡、北地郡、上郡、云中郡、蜀郡。”
“关中平原自不用说,我们手里有重兵把守,谁敢反对和制造恐慌舆论,通通杀无赦!”
“成都平原作为我们的大粮仓,离我们也近,此地就专门以种地为主,工商为辅。严格把控进出的人员,一旦发现图谋不轨者,立即捉拿归案。”
“再者就是,这两地最先实施土地国有制度,赋税只需总产量的一成,其余地区还是两成。”
“对了,再下发一道圣旨,这几地彻底废除徭役、奴隶、人头税等各种杂税,并且只需要收取各地不同的粮食税和商业税即可。”
李斯点了点头,这还差不多,“殿下,如此的话,自然是没问题,但一下废除这么多的制度,恐怕.....”
听到废除徭役和奴隶,群臣也是不由得唏嘘,这太子真的太天真了,没有徭役谁来干活呢?
但又不敢多嘴,看看咸阳城中人头滚滚的勋贵世家,一条街都是血,情况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