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新战国七雄 > 第41章 十三家

第41章 十三家

    冯万宝又等了几日,结果却不见吴三桂再派人过来联络,反倒是传来了清军杀俘的消息,本来暗流涌动大小将领私下串联准备投奔新朝的明军一时间不知所措。


    接着,便是清军自昆明撤军。起初大家都不敢相信,一直到派去的数波探子一再确认,甚至见到了晋王李定国回师,冯双礼这才敢确认消息的真实性。


    再之后,湖广生变之事传来,还有北地诸省乱起的消息也在清军严密封锁一段时间后终于扩散到了川南。诸部一时间欢呼雀跃,本来颓丧的心情一扫而空。


    各地明军摩拳擦掌,时刻准备着痛打落水狗。只是现实所困,经历了这两年的折腾之后,就是想要兴兵也是有心无力。


    云南这边,清军临行时,仓库清空,仅剩的一点实在装不下的粮食也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明军残部自各地折返,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衔尾追击了。李定国最后只派了三千精锐吊在敌人身后,看看有没有便宜可占。


    但这点兵力也就只能对付跟不上大队的落单敌人,还得时刻担心敌军杀个回马枪,是没有能力咬下清军一大块肉的。


    贵州是三路南征军会师之地,被十几万大军犁过了一遍。残存的抗清武装都缩在山沟沟里,既弱小又分散,也无力掀起波澜。


    川南这些明军武装力量,在这白地一般的四川平原也难有太多作为。


    倒是在川东鄂西陕南一带扎根的夔东十三家得知满清统治崩溃的消息后,士气鼓舞之下,意欲再度西进,逼降重庆。


    永历朝总督文安之因为重庆战役失败、大明危在旦夕忧虑成疾。


    本来的历史上,半年后,老督师便会满怀遗憾离世,但如今喜讯传开后,这位公忠体国的老臣也很快回复过来,并且积极联络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诸部,准备再围山城。


    就在此时,传来了大汉帝国使节到来的消息。


    自各地仙门大开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从初始时候流言四起,到现在各方高层都已经隐约了解了真相。


    虽然听上去甚是荒谬,但多方接触下来,铁一般的证据都摆在了大家面前。纵然再不可思议,却是事实无疑。


    搅动四方风云的力量并非是大明义民,文安之也并没有心生失望。只要不是被发左衽的夷狄,不致亡天下就好。


    湖北省兴山县的茅麓山,李来亨部驻地。简陋的大厅中,摆满了十多把交椅。


    文安之进来时也是一愣。好家伙,房县的郝摇旗、大昌的袁宗第、巴东的刘体纯,还有党守素、王光兴等人挤满了不大的厅堂。


    十三家的地盘不大,但境内皆是山地,通行不易。就算是汉国那边提前通知了这几位首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过来,也足见他们对此事的重视。


    再一看,上首两把交椅,一个自然是为文安之准备的,另一个,竟然已经有人落座。待文安之入内,也不起身,但拱手一礼而已。


    此时此地,坐于此间的,除了汉国来的使节,还能有谁?这么一来,好似自己是客,而来人为主一般。


    想到这里,文安之也是一肚子气。看厅中诸人模样,哪里还能不知道这些人早就跟汉国使节私下沟通过了,今日请自己到此不过是走个过场,给自己三分薄面罢了。


    气愤之余,连还礼之事都给忘记了。快步走到上首落座,便要发难。


    待到跟使节面对面,只觉来人气度非凡。其人面容苍毅,须长而肃穆,端坐于交椅上,手持一竹棍,柄长八尺,缀牦牛尾,是为旌节。


    文安之压下心中怒气,拱手问道:“在下大明川湖总督文安之,未知使者如何称呼?”


    使节没有回礼,只是一副恬淡模样,轻轻回道:“大汉典属国,苏武!”


    口音略有些不太自然,但堂中诸人也能听得明白。


    早年苏武被选中出使匈奴,万中无一的语言天赋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入此世不过短短两个多月,这位大汉外交部长竟然已经把明清官话学了个七七八八。


    当然,这也是因为中间虽然间隔一千多年,汉语基本的脉络仍然不可磨灭,其中差别虽大,但肯定要比新学一门语言要简单不少。


    比如自唐代以来,口音诸多变化,但很多唐诗读起来仍然十分押韵。


    文安之一惊,竟是颤巍巍起身,伸出手指向苏武似要说些什么,却又撤回去,右移一步,郑重一礼,问道:“可是北海牧羊十九载的苏子卿?”


    下面坐着的诸位侯爷、总兵们也是万分诧异。这帮走南闯北的汉子大多是些粗货,便是认得几个大字也不会通晓史书。


    苏武是哪位谁个知晓。但看文总督这一番失态表现也知道,这使节怕是了不得。


    倒是当事人还是一如既往地平静,略有些浑浊的眼神看了看眼前激动万分的飞禽服大员,淡淡应道:“不错,是我。”


    闻言,文安之一腔愤懑瞬间化为乌有,只觉得何其幸也,竟然能面见此等平垂青史的英雄人物。


    论年纪,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同志比此时的苏同学还大上不少,但是这会儿文安之却只觉得好似当年出入私塾拜会恩师一般手足无措。


    长呼一口浊气,文总督后退三步,直接立于大厅中央,再次对苏武郑重一拜,高声喊道:“后进末学文安之,拜见苏先生。”


    苏武也没有避让,大大方方地受了这一礼。


    待到文安之起身,苏武说道:“文总督无需多礼,请坐。”言语间竟真是把自己当做此间主人一般。


    文安之也是一愣神,这才回应过来,自己乃是代表着大明朝廷,这苏武便是再了不起,此时的所作所为也是在挖大明墙角。


    自觉深受皇恩,满腔报国之心的文安之是断断不能容忍此等行径的。


    想到这儿,文总督也收起对偶像的仰慕之情,移步到主座上,一边思索着该当如何破局,一边问起苏武的来由:“苏先生既为大汉典属国,秩比两千石,何其尊贵,怎会到此等偏狭之地?”


    夔东是个什么烂地方,妥妥的穷山恶水。


    不大的地界上虽说挤了一大堆的侯爷总兵,还有个总督,但是这含金量嘛,人人都知道。


    王朝末年,实惠东西拿不出来,只能滥赏爵位了。残明这里,别说侯爷了,便是王爷,也没人高看两眼。


    就这,能有资格让大汉外交部长亲自出面?


    苏子卿淡淡一笑:“本来此行,陛下准备派一属官出面,是武主动请缨,求得这份差使。夔东之地虽恶,在座亦非显贵,但在武看来,只有大汉典属国亲临才配得上诸位的忠贞。”


    苏武的语气陡然强烈起来:“自十多年前,鞑虏入关,华夏天倾,文臣武将皆俯首,剃发而降清,唯有诸位,不管局势如何艰险,始终坚持本心,宁可避入山中苦苦支撑,也绝不贪生投虏谋取富贵。诸君,皆汉人脊梁,如何当不得苏某此行?”


    堂中诸多武将,自刘体纯、李来亨以下,俱是心神激荡不能自已,有些人想到这些年的经历,不禁有些眼圈泛红。


    真的太难了。崇祯年间的糟心事就不说了。潼关一败后,顺军残部千里转进,一路上老弱妇孺死伤枕藉。


    本以为到了湖北便可稳定局势东山再起,没想到闯王离奇身亡。将士们失了主心骨,军心涣散,每况愈下。


    再之后,满清敌视,残明表面上接纳了他们,实际上根本没把他们这帮反贼当人看。


    诸部四处游荡,最后才选择了夔东这地界安顿下来。之后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有了一处容身之地后,众人也算是稍稍轻松了些。


    至于周边清军的围剿,大家都是打了一辈子仗的,无非就是拼命罢了,怕着谁来。


    可就是这等艰苦日子也没过几年。大西军那边三王内讧,清军大举汇剿,眼瞅着永历政权就要完蛋了。


    夔东诸部拼了命地攻打重庆,意图支援李定国所部,却没想遭遇叛徒,大败而回。


    等到西南清军腾出手来,只怕就是大家为国尽忠的时候了。两个月前,在座诸人心中只有绝望。


    就在这时,却突然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先是商州、西安事起,关中八旗绿营被一扫而空;而后,武昌光复,荆州、广阳、承天皆换成了汉军旗帜;再之后,北地唐、宋、元诸国消息也陆续传来,甚至听说还有那明国起于应天府。


    这天下,虽未必属明,但必然不会是满清的了。


    而大家除了明室之外,也多了临近的秦、汉两个选择。


    这大明朝,大家伙早就呆够了。


    十三家是什么人,除了少数旧明军官和地方势力,主要还是大顺军余部。


    一帮子造反起家的,就算是被招安后仍然屡遭歧视的人,能看得上烂到家的大明?只是形势所迫抱团取暖罢了。


    但凡秦汉两国任意一个拿出些许诚意,大家伙还不上赶着投过去。夔东这烂地,这苦日子,众人着实是过够了。


    只是在众人眼巴巴的期盼中,近在咫尺的秦国却迟迟没有派人过来联络。


    秦军止步于陕西,对近在咫尺的湖北视若无睹。


    一直到不久前,秦军料理了西安的清军之后,才派出使者,只是条件却不怎么优厚,竟然连个侯爵都不给。


    连刘体纯、李来亨二人也只给许了个左庶长的爵位,在湖北的各家还需弃了地盘去陕西投奔。这秦国,也太抠门了些。


    众将犹豫间,顺江而上的大汉帝国将势力延伸到鄂西,向“十三家”派出了使者,许以各部首领列侯、关内侯的高爵。


    这可不是残明给的那些有名无实的虚号,都是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的,甚至还有封邑。


    那些闯军余部有不少老兵,战斗经验丰富,对于汉军熟悉新式战法颇有益处,值得刘彻下些本钱拉拢。


    李来亨、刘体纯诸部首领自然也是喜不自胜,以前是没得选,只得捏着鼻子接下大明的委任状,现在有了更好的去处,还不一脚把大明的招牌给踢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万界仙踪之最强帝国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