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连战终于平定了鲜卑两族的叛变以后,终于开始让鲜卑稳定了下来。
虽然,鲜卑的慕容氏的叛变被平定了,倒是鲜卑也是损失惨重。
至于荀彧的游说,他们也考虑了一下,感觉应该可以去试试,毕竟谁也不想阿提拉就这么崛起了不是?
于是乎,鲜卑的连战在手下谋士的建议之下,出兵三十万骑兵,准备偷袭匈奴的大后方。
这一出击,让阿提拉有些汗颜。自己不过是来雁门关吓吓汉人,你也不用这样大动干戈吧?
对于连战的出兵,阿提拉十分的不爽。
“明月,你说,这连战,这内部,还算稳定吗?”阿提拉问着斛律光。有些担忧。
“单于还请放心,我敢料定,连战已经没有粮草可以使用了,如果他们敢开战,那我们正好,和他们决一死战。”
“他们可是有整整四十万的骑兵,你确定我们能赢?”
“兵不再多,而在精,自我们起兵开始,我们便一直落后于鲜卑,他们地广人多,我们虽然占据了山阴北的这片肥沃土地,但是始终比不上鲜卑,是时候准备和他们干一场了。”
“嗯……”阿提拉托着下巴思考,他也觉得,自己也是时候准备和鲜卑决一死战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外援。”斛律光摊手说道。
“外援?你觉得乌恒那些人会来帮我们?这些年,我看他们怕鲜卑都怕到骨子里了。”一说到乌恒,阿提拉就露出了轻蔑的面孔,显然,对于这个邻居,他并不看好。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单于,我看他们,未必不会出兵,只要我们许诺他们足够的好处,他们就就一定会出兵的。”
“你说的是,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臣遵旨”
………………幽州,辽西郡。
辽西郡的郡府里面,公孙瓒和他们儿子们,正在激烈的争吵。
“义父,孩儿认为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攻打高句丽,这个时候,如果不攻打他们,让他们沦为我们的属地,恐怕将来,我们会面临匈奴或者鲜卑的巨大威胁。”
说话的,正是朱棣,这个是,他已经急到火烧眉毛的地步了。
“父亲,孩儿认为不可,出征劳民伤财,而且我们现在的兵力,还不足以支持出征,况且,辽东郡,乃是族人公孙度之领地,难不成,你要让家父与手足为敌?”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极力反对
“……”公孙瓒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永乐(朱棣字),你说说,为什么要出兵。”
“父亲,现在我们南边有赵瑾,北边有草原三霸主,在不久的将来,赵瑾肯定会一统冀州,而西边,则是皇室后裔的领地,这个刘繇,虽然无能,但是却是皇室后裔,暂时还不可以动,而北方,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统一,按照现在的架势,我怕鲜卑和匈奴真的会打起来。”
朱棣说这个话,原因就在于,鲜卑这个时候已经发兵了。南阳的战事也结束了,黄巾再一次挫败,而接下来,黄巾肯定要进入守势。
再过不久,黄巾就要被消灭了。到时候,估计每一个诸侯,都是佣兵十万,公孙瓒如果不早做准备,恐怕,将来就会被吞没……
“义父,北方不久肯定会产生一主,而南边冀州,韩馥暗弱,赵瑾强势,现在韩馥被陛下叫走了,韩馥的冀州牧肯定做不下去了,冀州牧会花落谁家,这个毫无疑问。义父,再不出兵,为时晚矣!”朱棣抱拳说道。
公孙瓒也是左右为难,自己的儿子,想不出来这样的观点,他也不太好直接明面上点头肯定朱棣的观点,他左右为难……
“此事,容我三思,现在,就不要再提此事,我不久会给你们答复的,这些天,谁也不许再提此事。”
公孙瓒说完,便扬长而去。
而公孙续,则冷哼一声。随之则走了……
公孙续暗想,就凭你,也想和我争锋?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朱棣的想法很好,也没有错。而公孙瓒也在想,到底该怎么办,才能不伤了儿子的面子,又能够有理由出兵,并且,还可以占据大义,让自己拥有攻打公孙度的理由。
这个时候的朱棣,已经心灰意冷了,再拖延下去,自己肯定就要成了瓮中之鳖,任人宰割了。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应该怎么办?
诶,对了,貌似在鸿门宴的时候,樊哙对刘邦说过一句话。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对啊,人都要死了,还管那些做什么。这个高句丽,自己要去征伐,这个幽州之主,自己也要做!还有那个公孙续,也得死!
高句丽,又叫高句骊、句丽、句骊,位于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国家,在卫满朝鲜的陨落后以鸭绿江流域的卒本扶余为基础立国,摆脱玄菟郡的控制,并迅速向周边扩张。313年,高句丽美川王侵略乐浪郡控制整个朝鲜半岛北部。很多记载都表明高句丽很可能是三国中最先在汉四郡北部建立起来的国家。高句丽是三国中最大的国家,历史上有许多都城,在鸭绿江的上游区域就有2处都城,最后定都平壤。建国初始,国土位于今中国境内,但随着313年侵略乐浪郡逐渐扩张,延伸到朝鲜半岛的部分地区。政治和文化上一直受到中国的影响,在372年将佛教定为国教。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鼎盛时期,之后的一个世纪里,仍然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强势的实力,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及今中国东北的辽东半岛。此后,中国隋唐年间,高句丽不断与中原王朝交战,开始不断陷落,668年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
高句丽这样的小国,没有什么人才,很容易被灭,况且,领兵的还是朱棣,如果朱棣想要攻打这个地方,简直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