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老样子,先做简单的,再做难的。
任俊杰拿出草稿纸,看着卷子,开始做了起来,首先是5道帖经题。
第一道题: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任俊杰答: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第二道题: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任俊杰答: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惟圣者能之。
“...”
第五道题: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任俊杰答: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任俊杰将5道帖经题做完后,没过多耽误,接着做起了3道墨义题。
第一道题: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任俊杰答:对,主于义,则信果在其中矣。主于信果,则未必合义。谨对。
“...”
第三道题: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任俊杰答:对,君子学以为己,不求人知。然没世而名不称焉,则无为善之实可知矣。谨对。
任俊杰挥挥洒洒的将帖经题和墨义题都给做好了,现在时间还早,接下来就是策论题了。
今天的策论题目是:创业与守成孰难?
任俊杰看着题目愣了愣,这句话好熟悉,好像之前有看到过。
想了一会后,任俊杰明白了,熟读历史的他,以前在查阅史料时有看过。
原文是: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这个“上”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大概意思是,贞观年间,太宗皇帝经常与大臣讨论创业守成问题,一天,他问房玄龄与魏征等人“打天下与守天下那个难?”
房玄龄说“天下大乱时,群雄并起,攻城略地,战争激烈,创业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
魏征不同意这个说法,并说“历代君主,哪个不是在艰难时得到权力,而在安逸时失去权力,是守成难”
唐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夺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而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害怕骄奢从富贵生成,祸乱从疏忽中成成,所以知道守成的艰难,但创业之难现在已经过去了,眼下守成的困难,才是各位大臣必须谨慎对待的”
正所谓,打天下易,守天下难。大家伙都清楚这个道理,但为何还会出这道题呢?
既然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所以这道题才显得更难,就看你能不能写出花样来了,任俊杰暗暗想着。
任俊杰知道,大魏的开国皇帝在登基后,就定下了一个基本国策,相当于祖训,督促后世之君都要遵循着这个国策,现在还一直遵循着,也就是重文重武,重农重商,两边都得保持平衡。
历史上强大的朝代有秦汉隋唐等,这些朝代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强大的时候,都是文武并重。
如果有一方偏重,那长久以往可就会出问题,比如中后期的唐朝,就是太过重武才灭亡的,前期的唐朝是文武并重,才出现了唐朝盛世。
所以这道题,要写出花样来,任俊杰就觉得要从文武并重入手。
自古创业以武,守成以文,不过任俊杰却觉得和平盛世更需要武,因为外面还有很多虎视眈眈的敌人,随时都有咬你一口的危险,不可不防,轻武的话,只会是肥美的俎上鱼肉。
既然守成难,那就要多注意文武两方平衡,不可武受制于文,这是所有朝代后期容易出现的通病,让一个不通军事的文官上前线指挥,这不是扯蛋吗?还有朝廷卡前线军粮的等等。
文官在朝堂上打嘴炮,敲键盘,武将则是在前线苦哈哈的等着救命军粮,最终错过有利战机,这是太过于重文的后果。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重武的话,那又容易出现拥兵自重,威胁朝廷的统治,严重的话,可能就会叛变,安史之乱不就是吗?所以凡事都要有个度。
在这里,任俊杰就不得不佩服大魏开国皇帝的高瞻远瞩还有他那雷霆手段了。
太祖登基后,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坚持撤了中书省,废除了宰相制,六部直接绕过了中书省,直接上达天听,极大的加强了皇权,又设内阁大臣四位,军机大臣四位。
内阁大臣必须是满腹学伦的文官,平时帮皇帝处理一些政务,只有议政权,没有决定权。
军机大臣必须是德高望重的武官,专门负责处理天下所有兵马的军务,也是只有议政权,没有决定权。
(清朝的军机处是军、政都管,与这里不一样)
而内阁和军机的决定权全都牢牢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上,只要皇帝不昏庸,甚至是平庸或躺平,那国家还是能正常运转。
这内阁与军机两处机构,互不干扰,各管各的,文武平衡又相互运转。
但不管政策再怎么完美,都是有漏洞的,因为人心最难测,就看皇帝怎么平衡协调了。
想清楚了一切后,任俊杰构思了一番后,就开始动笔了。
一下笔就是歌颂太祖皇帝圣明,策论文章想要加点分,歌颂功德那是少不了的。
任俊杰挥挥洒洒的写下了一千余字,那叫一个畅快淋漓,写小作文就是他的强项,那里该写,那里不该写,他懂。
检查了一番后,已经快十点了,任俊杰不敢耽误,又将草稿纸上的字唰唰的搬到了卷子上。
午时四刻一到,外面的钟声响起。
郑章知抬起头来,喊了一声“停笔”
紧接着,郑章知让前排的学子都将卷子收上来。
倒是没人答不完,所有人都老神在在的,一脸是轻松,看起来是信心满满,估计都对那道策论题有信心。
“放堂”
众学子纷纷站起身来,行了一礼“山长走好”
郑章知还了一礼后,便拿着一叠叠卷子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