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什么大宝藏。”加百列说,“那些离心机还没有到位。 ”
“你不乐意把事情交给乌兹处理?”
“其实,我很乐意。”加百列看了一眼放在客厅画架上的那幅饱经风霜的油画,说,“再说,我现在还有其他事情要忙。”
“她能被按时修好吗?
“最好能。”
“我们要去参加揭幕仪式吗?”
“我还没想好。”
基娅拉看着油画。“我理解莉娜为什么决定把它让给国家美术馆,但是……”
“但是什么?”
“要是我的话,我肯定很难割捨。”
“如果你也有一个因为长了黑发就不幸丧生的妹妹,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我知道,加百列。”基娅拉又看了一眼那幅画,说,“我觉得她喜欢在这里。”
“如果你像我一样和她在一起待那么久的话,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她不听话?”
“可以说,她也有自己的情绪吧。”
加百列和基娅拉回到康沃尔以后,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与外界隔离的状态。但2月下旬的一天,马丁·兰德斯曼打破了这种状态。马丁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有点不太寻常。但他似乎已经下定决心回归,在一年一度的达沃斯论坛上重新亮相。他一开场就宣布再为非洲粮食计划捐赠一亿美元,紧接着又发表了一通振奋人心的演讲,将会议推向了一周以来的最高点。圣人不仅宣告大萧条时期已经结束,他还表示,他对全球经济的未来抱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希望”。
圣人马丁似乎对于中东局势的进展尤为乐观,虽然就在他演讲当天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与他的积极态度正好相悖。除了一连串恐怖袭击的报告之外,他们还收到一份与伊朗核计划有关的警报。警报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机构主任已经不顾往日的谨慎,预测伊朗在几个月后就能掌握核能力。“不能再会谈了。”他说,“行动的时刻到来了。”
一周的会议之后,马丁竟然打破以往的习惯,同意在新闻中心接受媒体採访。佐伊·瑞德不在现场,她编了一个理由,向《金融日报》请假了。至于理由是什么,她没有告诉同事。更让人觉得好奇的是,她竟然消失了一段时间。与伦勃朗的画一样,知道佐伊·瑞德去向的只有寥寥几个人。实际上,就连加百列都不知道她在哪里。并不是因为他在她恢复期间帮不上什么忙,而是亨德里吉根本不允许他去。
4月中旬的一天——康沃尔几个月来第一个天气稍好的日子——莱瑟姆国际传媒公司ceo杰拉尔德·马隆宣布,他要把德高望重的老牌报社《金融日报》出售给前俄罗斯寡头维克托·奥勒夫。两天后,佐伊也露了一下脸。她决定离开日报,接受美bc电视台的一份工作。很凑巧,她发表声明的当天,加百列正好修复完了亨德里吉的脸庞。第二天,等油彩干了以后,他重新给油画涂了一层清漆。基娅拉走进客厅的时候,看见他站在油画前,一手撑着下巴,头微微歪向一侧。
“她准备好首次登台亮相了吗?”基娅拉问。
“应该好了。”
“她夸你了吗?”
“她不跟我说话了。”
“又吵架了?”
“嗯。”
“决定去华盛顿那边了吗?”
“我觉得她需要我们到场。”
“我也这么觉得,加百列,我也这么觉得。”
78
美国,华盛顿特区
加百列和基娅拉抵达美国后,在他们家做了三个月客人的那位安静但苛刻的女士立马引起了国际轰动。她的名气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她在四百年前与一位名叫伦勃朗的画家之间的绯闻,和她自此之后所走过的艰辛坎坷的漫长道路。在她那个时代,她被迫背着骂名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现如今,大家为了能看上她一眼,心甘情愿地排着长队买票。
在这个年代,博物馆饱受藏品来源丑闻的侵扰。国家美术馆馆长觉得有必要交代一下她那不堪的交易历史。1936年,她在阿姆斯特丹被卖给一个叫作雅各布·赫茨菲尔德的男人;1943年,一位叫作库特·沃斯的党卫军军官以胁迫的方式把她搞到手;二十一年后,她再次于霍夫曼苜蓿画廊通过私下交易的方式被出售。根据白宫的要求,国家美术馆没有提到她藏身多年的那座苏黎世银行的名称,也没有提到藏在她“体内”的那份文件。她与一笔大屠杀劫掠资产的联繫已经被悄然抹去,就像她前额上的枪口和弄脏她衣物的血迹一样。没有某个叫作兰德斯曼的人曾经伤害过她,也没有某个叫作兰德斯曼的人为了掩盖她那丑陋的过去而杀人灭口。
声名狼藉的过去并没有影响大家对她的好评。实际上,她还因此魅力大增。整个华盛顿城里,到处都是她的影像。gg牌、公交车、纪念衫和咖啡杯上,到处都能见到她。揭幕仪式的前一天,城里的一个热气球上甚至都有她的脸。加百列和基娅拉第一次看见她是在他们从杜勒斯机场下飞机后的几分钟内。她在一栏gg牌里不满地瞪着他们,看着他们用假护照通过海关检查处。第二次见她是在博物馆门前台阶上方的一条大横幅上。当时已是晚上,外面下着暴风雨,她似乎在催赶他们加快脚步。无一例外,他们又要迟到了。责任都在加百列身上。在艺术界幕后行走多年以后,对于出入如此大型的公众场合——虽然是秘密地出入——他还是有所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