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大大的脑袋,大大的问号,不知道华妃这是想说什么,“昔日纯元皇后作惊鸿舞的时候,你尚未入府,如何会有情肠可触?”
华妃接着说,“哦,臣妾闲来翻阅诗书,见有唐玄宗梅妃楼东赋一篇,读来触动惊心。”
“惊鸿舞,出自梅妃,为得宠时所舞,楼东赋则写于幽闭上阳宫之时。今日见惊鸿舞,而思楼东赋,臣妾为梅妃伤感不已。”
皇上一脸震惊的看着华妃,他可是知道年世兰可是一看到诗书就头疼的人。
楼东赋出自宋代传奇小说《梅妃传》,讲述的是梅妃和唐玄宗的虐恋情深。
梅妃传是个三角恋故事,主角是梅妃、唐玄宗和杨贵妃。
华妃此时是拿这个故事来类比,男主角是皇上,女主角则是她自己,而甄嬛自然就是恶毒女二号杨玉环。
而且华妃还不忘踩皇后一脚,因为在这个故事里,唐玄宗的皇后王氏,虽然出身名门,但始终没有儿子,后来色衰爱弛失宠,被宠妃武惠妃陷害幽禁冷宫而死。
出身名门,始终没有儿子,后来色衰爱弛失宠,这几个方面都是在讥讽,如今正坐在皇上身边的那一位。
而被陷害幽禁冷宫而死,恐怕也是华妃的真实想法,她巴不得让皇后落的这个下场。
皇上自然也是知道楼东赋和梅妃传的,他可不认为自己是那个无用的唐玄宗,而且皇上心里也不以为华妃是梅妃,反而觉得自己平时不是把华妃当做杨贵妃宠着吗?
因此,对华妃的这个比喻,皇上觉得不愧是不喜欢读书的年世兰做的比喻,这简直就是生搬硬套呀!
皇上被当成了那个负心薄幸、喜新厌旧、耳根子软、惧怕宠妃的唐玄宗,心里觉得华妃不仅不懂事,无语地很,还有一些莫名其妙,隐隐还有一丝委屈。
他可是要做明君的男人,华妃这不是在咒他吗?
不过这话是不通诗书的年世兰说出来的,皇上也知道华妃一贯的德性,心里也没有责怪她,皱着眉头问,“你不是一向不在诗书上用心,如今竟有如此兴致了?”
华妃眼角含泪,继续扮演无辜的受害者,“臣妾愚昧,听闻多读一些诗书可以怡情养性,臣妾自知自己无德无才,若是再不修身养性,实在是无颜面侍奉皇上左右。”
“你既说,对楼东赋有感,何不说来听听。”皇上有些好奇的看着华妃,想听听她能说出个什么玩意儿来。
华妃哪里有什么感想,只好深情地看着皇上背诗,“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慵慵,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
这句话是说:君王情意深厚与我难舍难离,诉说如绸缪一样亲密无间的情话。向山岳海洋发誓爱情永远存在,像日月一样没有休止。无奈杨妃恼怒嫉妒,夺走我的恩爱宠幸,把我贬斥到这幽寒的冷宫中。
华妃这是在向皇上说,她就是那个很惨的梅妃,而甄嬛就是那个夺了她宠爱的杨贵妃。
皇上看着华妃突然想起,被赏了一丈红的夏冬春和被泡在井里的福子,还有差点淹死的沈贵人和整日被欺负的端妃,实在是想不出华妃有哪一点和梅妃相似。
华妃没看皇上的表情,继续专心背诗,“思旧欢之莫得,想梦着乎朦胧。”
臣妾每每读到此处,都深感梅妃思君情长。”
上面这句话的意思是思念难以再得的旧日欢情,希望爱人和旧梦都能重现在朦胧之中。
皇上听到华妃念的这句诗,突然就想起了已经逝去的纯元,心情不好的时候和心情很好的时候,他再也找不到人来分享这些激烈的情绪了。
斯人已逝,纯元已经不在他身边了,但是华妃还在,又是这样深爱着他。
皇上现在其实已经原谅华妃了,华妃思念她,这段时间他又何尝不思念华妃呢?
但是当着小纯元,惠贵人,敬嫔和皇后的面,皇上也不好直接原谅华妃。
因此,皇上只是沉着脸思考,不说话。
敦亲王和年羹尧一向交好,因此,站出来为年羹尧的妹妹说情,“皇上,这后宫之事本是皇上的家事,臣弟不敢擅自插嘴。只是华妃娘娘侍奉皇上多年,也未曾犯过什么大错。若有什么侍奉不周的地方,还望皇上念其多年伴驾,原谅娘娘。”
皇上看看敦亲王,再看看华妃。敦亲王刚才对他说话如此的不恭敬。但是为了给华妃求情,这会子倒是恭敬起来了。
皇上觉得他得到的情报不假,敦亲王和年羹尧确实是有所勾结。
想到这里皇上心里刚才对华妃的情谊也消退了,反而添上了许多戒备。
今日的事……莫不是华妃串通了敦亲王演的一出大戏吧?
先是逼迫小纯元跳惊鸿舞,接着就说起了楼东赋,皇上可不认为华妃能够随机应变地吟出刚才的诗句,必然是早就准备好的。
但是皇上还是笑眯眯的说,“华妃,实在是难为你了。你住的地方太过偏僻,朕若是得空就常去看你 。”
华妃还以为皇上是真的原谅她了呢,立马破涕为笑,“多谢皇上。”
一场大戏唱完,这场宴会也接近尾声,没一会众人就四散回宫。
甄嬛走到曹琴默身边,“妹妹想问曹姐姐一句,那张写着惊鸿舞的纸条,是一直握在姐姐袖子里的吧,所以妹妹今日一舞,竟是姐姐为我注定的呢。”
曹琴默虽然震惊与甄嬛的聪慧,可还是装傻说,“妹妹你说什么?姐姐我听不明白。”
“姐姐聪慧,自然知道,没有惊鸿舞,就没有楼东赋,梅妃含情所着的楼东赋没有没有能使她再度得幸与唐玄宗,倒是华妃娘娘感动了皇上。”甄嬛看着曹琴默。
“想来梅妃若是芳魂有知,也会感念姐姐这番苦心吧。”
“妹妹你说什么便是什么吧,姐姐我笨口拙舌的也辩不明白。”曹琴默干脆破罐子破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