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域诸侯求一入天庭的名额而不得,何况手下的贵族,以及地位还不如贵族的将士们。
现如今,在听到只要在阵中表现的足够优异,那就能死后入天庭,底下的士卒们不奋勇杀敌才怪了。
这可是祖坟冒青烟都换不来的大机缘,要是因为自己的懦弱而错过,那下半辈子岂不是要悔恨终生?
在军阵的威力与士气严重挂钩的情况下,姜黎三言两语,就激发了将士们的士气,对战力的提升可想而知。
人域大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只能用悍不畏死,所向披靡来形容。太生猛了,把见多识广的四方鬼神都吓到了。
众人个体实力远超人域士卒,但奈何,四方鬼神一脉人少,而人域大军则是无穷无尽。
纵然你是仙神又如何,单打独斗是斗不过你,可百万人,千万人联手呢?堆也堆死你。
因为四帝不在的原故,四方鬼神一脉本就士气大跌,这种情况下,遇到士气高昂,悍不畏死的人域大军,自然被杀得节节溃败。
只能放弃在大地上的势力,躲回神界做起了缩头乌龟。
然而,就是这个时候,连所有鬼神都没想到的事发生了。姜黎直接出手,破了神界的防御。
这下好了,想做缩头乌龟都不行了,面对咄咄逼人的人域大军,四方鬼神一脉已经别无选择,只能与其死斗。
当然,四方鬼神一脉不好受,人域诸侯也不好受。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尤其是四方鬼神一脉的实力,还普遍高过人域大军。
要知道,四方鬼神能被称为神,就足以证明他们的实力不差,基本上都是仙神境,也不在少数。
人域诸侯在气运的加持下,虽然也能爆发出堪比仙神的力量,但对上掌握有天地权柄的四方鬼神,在实力方面并不占据多少优势。
之所以能胜过他们,全靠底下的士卒结成军阵给他们加持。就这样,也是惨胜。
每次击败鬼神,都会有大量的士兵战死,如此就导致诸侯的力量被削弱,不得不从前线退下来。
没了将士的支持,力量大跌的诸侯,要是再不从前线退下来,那再遇上四方鬼神的话,就只剩死路一条了。
双方交战没多久,就有大量的诸侯被迫从前线退下来,不得不转去负责后勤。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诸侯战死,为四方鬼神中的强者所杀。
换成别的时候,面对如此惨烈的大战,早就有诸侯鼓动着退军了,甚至会有诸侯偷偷逃跑。
但现在不会!
不仅不会,就是让他们走,他们也不愿意走。哪怕是那些因为损失惨重,被破转去负责后勤的诸侯,一样如此。
他们不仅不想撤走,反而极其的不甘心,以至于开始不惜代价的压榨国力,重新组织军队,准备重新杀战场。
损失惨重的诸侯尚且如此,更别说那些没有损失的诸侯了,一个个的都杀红了眼,皆是一副要与四方鬼神不死不休的样子。
之所以会如此,皆是因为,姜黎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以往的战斗,一旦陷入焦灼,或是过于惨烈的话,就会有诸侯鼓动着撤军。其原因,无非是担心损失过大,从而导致自身衰弱,乃至被灭。
但现在,姜黎给了他们保证,凡是战死者,死后不仅能够封神,守护国土,还能前往天庭任职。
没错,姜黎给了人域诸侯一块更大的蛋糕。封神大计虽好,但盘子有限,能分的好处也有限,并不能让所有的诸侯都满意。
但随着姜黎成为九霄帝君,于天庭之中建立神霄府,就使得他能拿出新的蛋糕,来分给人域诸侯。
封神大计所产生的神位不够?那没关系,神霄府初建,正是缺人之际,没机会封神的诸侯,或者是不想封神的诸侯,完全可以前往神霄府任职。
神霄府所封的神明,也是天庭正神,甚至比封神大计所封的神,还要正,真正的获得天庭的认可,能从天庭那里领取俸禄。
多了一个选择,等同于多了一份保底,诸侯再无后顾之忧,自然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反正不会死,死了或许会更好,无脑冲就是了,怕个屁!
这积极性一被调动起来,人域诸侯所能迸发出的潜力无疑是惊人的。
强如四方鬼神一脉,自太古传承至今,在人域诸侯不计损失的攻伐下,也不免显得岌岌可危起来。
至于姜黎承诺的这些,最后无法兑现怎么办?开什么玩笑,怎么可能无法兑现。姜黎可不仅是九霄帝君,还是幽冥大帝。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机构,都能册封大量的神职。尤其是幽冥大帝,完全是姜黎的自留地。
在天庭,身为九霄帝君的姜黎,所能招募的天兵天将与属官,数量有限。
可在幽冥王庭,他能招募的阴兵与属官,数量却是没有限制的,只要他想,想招募多少就招募多少,天庭都管不了。
因此,神霄府满员了之后,姜黎完全可以把多出来的人手安排至幽冥王庭。
至于幽冥界环境恶劣,远不如天界,吸引不了人?
那都是老黄历了,随着三界水脉完成水循环,幽冥界灵气暴涨,已然成为天地间最为火热之地,甚至被誉为第二个天界,不知有多少人想进入其中。
就连以前对幽冥界不屑一顾的强者们,此刻都想进入其中,搏一搏机缘。
现在的幽冥界虽然依旧远不如天界,但天界诞生多年,能被开发的地方早就被开发完了。
不似幽冥界,刚刚崛起,乃是一处未曾被人发掘的宝地,但凡有点见识的,都知道此地未来的前景。
反正就一句话,现在去幽冥界,发展前途甚至还要超过天界。
可奈何,现在去幽冥界,远没有以前那般方便了。原先只要小心点,就算是活人,也能自由往返幽冥界。
但随着姜黎成为幽冥之主,以幽冥权柄加固了幽冥界与人间的屏障,使得很多两界通道被强行关闭。
现在,除了死人之外,活人想要前往幽冥界,比前往天界都难。就是这一举动,使得姜黎赢得了幽冥界本土势力的极大支持。
艹,幽冥界好不容易发达了,他们这些本地人还没来得及发展,就有一大批外地人想要跑过来抢食,这谁能受得了。
所以,姜黎封闭幽冥界的举措,让外来者无法过来抢食,无疑顺应了幽冥界的民意。
那些反对者,都不需要姜黎出手,自有本土强者让他们闭嘴。
前往幽冥界越困难,进入幽冥界的名额就越珍贵。现在,姜黎主动放开禁制,招募一批人进入幽冥界,他们都快乐死了,怎么可能不愿意。
也就是姜黎把名额范围限制在人域之中,不然,恐怕会有外族赶过来加入讨伐四方鬼神的队伍,以换取前往幽冥界的资格。
姜黎手里的牌太多了,只要他愿意给,不怕有人不效死。
至于姜黎这么做,有没有坏处,当然没有。无论是神霄府,还是幽冥王庭,都极度的缺人,甚至是连维持正常运转的人手都没有。
如此缺人,当然要对外招募。而外人的忠诚无法证明,最好的选择,就是对内招募。
刚好,人域需要一批悍不畏死的勇士,去夺回被四方鬼神占据的气运。而神霄府与幽冥王庭,这缺少足够的士卒。
双方可谓一拍即合,让人域将士攻打四方鬼神,赢了继续在人间享受荣华富华。输了去幽冥界与天庭,充当天兵,可谓一举数得。
又因他们是为人族而战,若是身死,不仅能得到人族气运的加持,还能得到后辈人的祭祀,有愿力加持。
这两个条件,足以保证他们转化成天兵之后,实力不会弱,潜力也不会差,未来仍有极大的上升空间。
同时,经历了战场的洗礼,他们的战斗意志极为坚定,无需经过太多的训练,立即就能投入战斗。
此举,无疑省去了练兵的时间。
总之,按照姜黎的计划,这就是双赢。
人域诸侯得以击溃四方鬼神,夺回被占据的气运,使得人域本源进一步恢复。
同时,又因人口减少的缘故,大大缓解了人口压力,进而使得剩下的人口,都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修为突飞猛进。
而姜黎呢,这是招募到了足够的将士,用来填充神霄府与幽冥王庭。
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可不就是双赢。
……
…………
人域诸侯越战越勇,四方鬼神节节败退,形势对人域越来越有利,一时间,人域诸侯皆是喜气洋洋,四方鬼神则是灰头土脸,忧心忡忡。
“该死!”
“接下来我等该如何?”
神界腹地,四帝宫中,四方鬼神一脉残存的高手齐聚一堂,忧心忡忡的讨论道。
“四帝深陷天庭,短时间内无法脱身,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无法在此战给予我们任何的帮助。”
“所以,我们要想赢得这一战,接下来就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了。”
一面色难看的说道。他都快无语死了,谁能够想到,大战才刚刚爆发,己方最强战力就被对方废了。
这下好了,最大的依仗还没发挥作用,就直接没了,以至于大战未起,士气就已跌落至谷底,将士皆无心应战,不败才怪。
“四帝还是大意了,如此关键时刻,如何能在四帝宫内接见妖皇,这不是主动给人送把柄吗?”
殿内,一群马后炮议论连连,话语间满是怨气。
当日妖皇来时,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可事后,一个比一个能说,纷纷推卸责任,也是没谁了。
“都别说了,四帝虽然身在天庭,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发挥作用。起码,他威慑到了姜黎。”
“不然,先前姜黎出手,就不是打破神界的防御,而是将我等全数击杀了。”
一四帝的亲信,先天级别的巨头冷声说道。
四帝虽然无法返回,但只要他们还活着,就是最大的威慑,使得姜黎做事不敢做绝。
就好比先前,姜黎明明有能力摧毁整个神界,却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只摧毁了神界的防御。
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四帝还活着,使得他心存顾忌,不敢下狠手。
四帝联手,相当于一尊禁忌强者,极为的强大。若神界还在,心有牵挂的他们,行事自然有所顾忌,不敢百无禁忌。
可要是神界没了,无牵无挂的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来,这简直没人敢想。
哪怕强如人族,在一尊毫无顾忌的禁忌强者的疯狂报复下,也要损失惨重。
正是因此,姜黎先前才没敢对神界下死手。他毁灭神界容易,可同样的,四帝无差别报复人族也很容易。
人族家大业大,兑子兑不过四帝的。所以,四方鬼神可以灭,但绝不能灭于禁忌强者之手。不然,四帝的报复,足以让人族吃不消。
“正是因为四帝的存在,我们才有与人族公平一战的机会,不然,都不用出动禁忌强者,九鼎直接砸下来,就足够把我们全都灭掉的了。”
另一尊先天,同样说道。
哪怕心中对四帝再不满,他们也不能表现出来。因为无论四帝在不在,都是他们最大的底气,万不能与其闹翻。
四帝还在,他们再不济,也有一线生机。若四帝不在,那他们四方鬼神一脉,势必要在天地间除名,片甲不留。
“哎,说是公平一战,但人族的优势太大了,根本不是我等所能力敌。”
“眼下四帝不在,我们最大的靠山没了,诸位还有什么手段,也别藏着掖着了,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看看能否寻出一个生路。”
“人族绝我之心,你们也看到了,现在还藏着捏着,就没意思了,等着带到土里吗?”
见大家越聊越偏题,又一尊先天叹了口气,把话题引回正轨。现在不是埋怨的时候,先把眼前的难关度过去再说。
“把侵占的人族气运还回去如何?”闻言,有提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