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入驻河套数年,却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军士伤亡,百姓苦楚,致使无数家庭离散,朕心悲痛。
反思先军后民之策,未能完成轻徭减负之承诺,致百姓遭受饥饿、寒冷、疾病之苦,此乃扰劳天下之乱政,朕不忍再闻。
为图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百姓福祉,即日起改国政为先民后军之策。禁苛暴,停征兵,止擅赋,力工农,无为而治,天下自安。
奈何天下局势纷乱,恐国家遭受外敌入侵,百姓朝不保夕。朕愿与清国、明国、俄国、哈萨克、漠北蒙古联盟讲和,割地赔偿也在所不惜,图求国泰民安。
朕知错,愿与治下百姓同甘共苦,再入忠烈祠修心、修行、修身,韬光养晦、以正三观。”
马超的这道罪己诏,就如同一声惊雷,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人们感受到了马超的真诚与愧疚,也看到了他为改变现状,所愿意做出的努力。
都期待着马超这位皇帝,能带领他们摆脱困境,走向美好的未来,创建出一个美轮美奂的大同理想国度。
然而,在这个纷乱的时代,马超颁布的韬光养晦政策,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刚刚成立的中华帝国依然四面楚歌。
黄太吉派索尼率五千兵马,协助巴雅尔返回漠北,通过武力再度组建喀尔喀联盟,实际控制了整个漠北草原。
清国的这一行动,无疑给中华帝国的北方边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多尔衮率领两万兵马,继续征伐蒙古国漠南三郡。人民军与蒙古军奋起抵抗,与清军展开了长达一年的艰苦缠斗。
在这场战争中,数以千计的将士血洒疆场,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为了换取暂时的安宁,中华帝国不得不割让土地给清国。
在漠西,徐小虎的第二军苦苦支撑。面对多国联军的强大攻势,他们不得不后撤三百里,才堪堪稳住阵脚。
但即便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第二军在漠西草原建起了十处屯田所,巩固了占领区内的统治。
伊宝忠的第一军,在西域则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瓦解了吐鲁番、叶尔羌、土默特部联军。
招抚吐鲁番部,迫使叶尔羌西逃,土默特部则退入了乌斯藏,也就是后世的西藏地区。
第一军兵强马壮,连同蒙古军和仆从军,规模已经达到了三万五千人。
他们将西逃的叶尔羌部交由第三军牵制,全军进入西藏,并成功获得了黄教的支持。
在西藏的土地上,第一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统治力,为中华帝国开拓了大片疆土。
警卫团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兵力翻倍后,全面接管了河套内的安全防御,成为了马超不再轻易示人的秘密王牌。
这一年的明国境内,乱战依然不断。李自成、张献忠两支流寇队伍快速崛起,在陕西与河南境内拥有了巩固的根据地,拥兵几十万与明军战斗。
蓟州长城被清军牢牢掌控,明国朝廷多次组织兵马出征,但却都是无功而返。
导致辽东镇与京畿断绝了陆上交通,明国朝廷只得从天津海港为其运送给养,以求北方门户不失。
总兵吴三桂左右逢源,率领五万关宁军垦田戍边,既不与清军交战,也不听从明国朝廷调遣,成了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
由于人民军情报部的情报网络,主要集中在明国北方、清国、漠北、漠南、漠西一带,所以对明国江南的情报知之甚少。
只有赵大龙和王先生,偶尔会送来一些江南的消息,让马超有了与后世历史印证的消息源。
然而,他最为关心的上海工业区、大明皇家陆军、中华总商会的消息,却始终没有如愿获得,这让马超对刘会长的被害耿耿于怀。
但令他感到奇怪的是,河套地区来自江南的物资,并没有随着刘会长的去世而停止。商贸业务被更多的商人所承担,只是售价比之前高了三成而已。
马超每日里,都在忠烈祠中重复着清理、静坐、习武、写作的事项,很少对军政事件发表意见。
他只是要求马强在理政中,不得扰民,以和为贵。试图通过退让求和,来为国家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
崇祯十二年,巴雅尔再度率军至阴山,多次派兵与第三军制造军事冲突,企图进攻河套地区报仇雪耻,叫嚷着要杀死额哲和马超。
多尔衮在汉军八旗的支援下,率先打破了漠南蒙古境内的军事平衡,将额哲的蒙古军击溃,再次占领了整个漠南全境。
西线作战的第二军,因为无法承受多国联军的进攻,被迫撤入准格尔盆地,北依阿尔泰山,南靠天山苦苦支撑。
进入西藏的第一军,在黄教势力的支持下攻势顺利,将整个西藏纳入中华帝国版图。
伊宝忠留下部分蒙古军和仆从军驻守,正全军赶去支援徐小虎的第二军,稳定西北日益颓废的战局。
李大虎的刑天军,此时已经从战败中恢复了元气,控制区不断扩大,拥有人口五十多万,披甲战兵两万。
赵大龙的乞活军,此时已经完全控制了秦岭山脉,拥有人口一百多万,下辖精锐之师三万。
只是因为乞活军所处位置敏感,经常与明军和流寇之间爆发冲突,生存环境依然艰苦。
只是因为人民军的余威犹在,无论是明军还是流寇军队,都没有谁敢在南北商道上找麻烦,也给乞活军留下了一条获得物资的通道。
时间荏苒,转眼就过去了三年时间,此时中央警卫团扩充到五个团,具备了与任何方向敌人一战的能力。
只是军资储备还未达到马超的预期,还暂时隐忍未动。
河套地区百姓已达到了三百万,家家户户都有了安身的房舍,存储了可以满足全家人一年的口粮。
人民军建设的十二座仓廪,目前也都已经存粮过半,有了可以供应三百万人吃半年的存粮。
河套内的学业城、商贸城、中华城陆续完成建设。
统治区内的孩子入学率达到了七成;工业商品大量产出,吸引来了大批南北商队到河套地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