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业领着教授们在设备室里参观了一个多小时,里面各种全新的先进设备让大家看的心潮澎湃,这么高端的实验设备哪怕是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也没有全部备齐,而这些才仅仅是济北大学三期项目建设中的第一期,而且还只是第一期项目中的一部分设备,那要是等材料实验室全部建设完毕,岂不是更加震撼人心?
教授们心里都起了小心思,济北大学现在刚敲定第一期项目设计方案,济北大学本身科研力量较弱,除了刘教授、魏教授他们,也没有其他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了,也就是说实际上一期项目建设完毕就基本可以满足济北大学自身的科研需求,那么投资规模更大的第二期第三期建设自己是不是可以从中分一杯羹呢?
简单说,是不是可以忽悠,也不算忽悠,是不是可以建议济北大学投资自己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将来如果可以的话,自己就可以借用济北大学的实验室满足实验需求呢?
果然不出杨伟业所料,在研讨会正式开始的环节,各位教授开始了据理力争。
齐鲁大学的两位教授赵玉山教授和刘海生教授认为当前材料学发现的前景主要是手机电池技术,比如新型锂电池电池技术的突破,石墨烯技术的研究等等。
江浙大学的王南教授则认为材料学未来的研究方向还是应该立足于建筑材料,比如更坚固耐用的工程塑料,防腐防潮隔音保温密封材料等等,这些建筑材料关系到国计民生,应该优先研究。
而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的范明教授和方天华教授则认为应该深入研究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汽车工业,包装建筑等各个领域,囊括超细材料,纳米材料等各个方面,是真正的高端科技,应该放在主攻方向,并且他们表示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他们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只要有实验设备的支持,很快就可以出阶段性的成果。
教授们各抒己见,意见不一,研讨会一度陷入僵局,
看到这种情况,杨伟业心中窃喜,赶紧出来火上浇油。
杨伟业说道:“各位教授听我说两句,我刚才听了各位教授的发言,深有感触,咱们国家在材料科学这一块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很多领域确实都值得大力投资,比如刚才范明教授提到的高分子材料领域、王南教授提到的建筑材料领域,赵玉山教授提到的手机电池技术等等,这几个领域都是当今世界材料学争夺的焦点领域,一旦完成突破,那么无论是名气上还是经济效益上收获都是巨大的。”
“可以说,在这几个领域投入多少都是应该的,投入的越多以后收获的就越大,只是还请各位教授考虑一下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济北大学虽然确立了10亿投资,但这10亿说多也多,说少也少,主攻两三个科研方向是可行的,但想要面面俱到这个投资额就明显不够了,所以资金必须用在刀刃上,与其每个方向投点钱,建几个科研实力一般的实验室,那不如抓住一两个主攻方向,在这两个科研领域内建成国内顶级的实验室,以此来和国外机构一争长短,为国争过。”
“所以,我们原则上是优先满足本校教授们的科研需求,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再根据我校材料系今后的发展规划制定投资方案。”
说道这里,杨伟业顿了顿,自己的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想必各位教授都已经听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自己强调了无数遍本校教授,在座的科技工作者们都是智商惊人的牛人,应该听明白自己的意思了吧?教授们都面子薄,杨伟业不好说的太直白,所以,说完这些话,杨伟业稍微顿了顿,给大家一点琢磨的时间。
过了片刻,正当杨伟业打算继续忽悠下去的时候,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的范明教授直接插话道:“杨校长的意思是只要是本校的教授无论需要的资金有多少,只要在10亿投资范围内济北大学都会优先满足他们的实验需要?”
呵,还真是打瞌睡有人递枕头,杨伟业正发愁怎么往这个话题上继续引呢,听到范明教授这么问,杨伟业心中默默给对方点了个赞,赶紧表态道:“范教授说的对又不对,只要是本校教授的科研项目,无论多少,济北大学全都会全力支持。”
“为什么说范教授说的又对又不对呢?在学校全力支持这一块是对的,但是资金方面是不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10亿投资也只是我们学校制定的一个一年发展规划,一年内建设完成10亿投资的材料实验室项目,但如果10亿投资依旧满足不了我校教授实际上的科研需要,我校依旧会继续追加投资,上不封顶,10亿投资只是起步,不会是终点。”
听到这里,教授们顿时怎舌了,10亿都还只是起步,济北大学这胃口是有多大啊?如果杨伟业说的话是真的话,那济北大学的前途不可限量啊,过不了几年,济北大学绝对会成为国内材料学界的顶尖科研力量,众人躁动的心更加激烈了。
做研究缺的是什么?一是资金,二是人才,济北大学已经有了这么大的资金支持,现在唯一缺的就是人才,有了资金和设备,人才自然会闻风而至,过不了两年,济北大学的师资力量绝对会有质的提高,其他学校挡是挡不住了,济北大学势必很快崛起为国内重点大学。
那如果自己现在跳槽的话,看似眼前吃点学校名气上的亏,但只要熬过三五年后,自己又有了优越的科研环境,说不得在研究上出现质的突破,济北大学再一跃而为国内重点大学,名气上也不吃亏了啊,两全其美啊。
自己要不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呢?